金水翠峰

金水位于武昌县西北部,濒临武汉。境内丘陵起伏,江湖环绕,山青水秀,气候温和,果茶满岗,景色宜人。湖化省农科院果茶所利用这样生态条件下生长的芽叶为原料,从1974年开始进行名茶加工工艺研制,到1979年,制出别具一格的新产品金水翠峰。其品质特点:条索紧细挺秀,色泽翠绿,峰毫显露,香清味醇,叶底嫩绿,茶汤碧绿明亮由于其色泽翠绿,峰毫显露的特点较为突出,再加上产地处于金水,故命名为“金水翠峰”。1982年,参加商业部在长沙召开的全国名茶评比会议,“金水翠峰”被评为“中国名茶”。在制作中,除整形工序是用手操作外,其余四道工序(杀青、揉捻、二青和烘干)都是采用机械,所以制茶工效高,劳动强度较小。它一问世,各地纷纷来访。红安、蒲圻、襄樊和宜昌等地相继仿制。其中红安产品的质量最好,声誉最高,效益也很显著。产品主销武汉、上海等城市。也有部分产品作为礼品馈赠港澳同胞和欧美等国友人品尝。 (一)鲜叶要求: 原料要求是一芽二叶初展的芽叶,每斤有3170~4320个芽,芽叶要求完整,忌混夹紫芽,也不能夹杂鱼叶、老叶和老梗。采回的鲜叶要及时抖散摊放在阴凉的场所,以便散发积累在芽叶间的热气,还可适度地蒸了芽叶表面水份。摊放仍以5寸为宜,摊放时间3~6个小时,当水份含量达72%左右,便可进入杀青。 (二)机械和设备 杀青和初干用汉字73型复干机,转速为24~28转/分,揉捻用35和40型揉捻机;整形在平面焙灶上进行;烘干用烘笼或烘干机。 (三)制茶技术 1.制茶程序:杀青、揉捻、二青、整形和烘干。 2.操作技术: 杀青:当滚筒的温度达140℃左右,投鲜叶6斤左右,3分钟后叶色变暗,并呈现出萎凋状态,立即降低温度使之达90℃左右,再杀青4分钟即可,当杀青叶水分含量达58%后即为杀青适度,杀青程度适当偏老,是使“金水翠峰”的色泽达到翠绿的关键技术。 揉捻:杀青叶经摊放后,当芽叶之间的水份一旦平衡,立即进行揉捻。35型揉捻机投叶量是13斤,轻揉15分钟(-5+5-5)。揉到条索基本形成,即为揉捻适度,立即解块。 初干:汉字73型复干要加温后,滚筒的温度上升达到100℃时,投入13斤揉捻叶,滚炒4分钟左右,将温度降低到80℃,再滚炒8分钟,当用手握茶稍有刺手感后,即结束初干。初干叶下机后,用7至8号手筛筛出碎茶,进入整形工序。 手工整形:当平面焙灶上的温度上升达100℃后,制茶工人立即双手抱满茶叶前后轻搓。使初干叶均匀地搓散落在平面焙灶上,以便散发水分吸收热变软。待初干叶之间粘力稍减弱后,改用搂、搓、掷3个手法相互交刹,反复进行整形。搂:双手的手掌相对,虎口撑开,利用4个手指将零散在焙灶面上的茶集拢成堆。并随之将茶托起,转90度后,放下茶叶。如此操作片刻,茶叶逐步理直成条。搓:把搂在手中的茶叶,随势连手带茶,便之一手在下,敞开手掌,手指第一关节微微弯起;另一手在上,也敞开手掌,手心向下挺起,并用微力向前推进,促使茶条在手中转动,形成园条。此时部分茶叶从虎口中挤出。掷:搓茶后的双手迅速分开,剩留在手中的茶叶落到焙灶上,起抖散茶叶的作用。在整形工序的绝大多数时间内,使用搂、搓、掷三个手法。不过,搓茶叶使用力要随着水分的蒸发而加大,掷的高度要随着水分蒸发而降低,左右手要上下轮换搓条。如此整形20分钟之久,条索基本上园直后,茶叶水份含量达20%即为适度。 烘干:在烘顶上铺皮纸2~3层(也可一层白棉布代替)将整形叶均匀地抖散到皮纸上,投叶量0.8斤,放在80℃的木炭火上烘焙,10分钟后,当茶叶稍干硬定型,开始翻烘。以后每隔5分钟翻1次。烘到九成干时,将2或3烘笼上,茶合并在一个烘笼上,烘干温度下降到60℃,再烘30分钟,茶叶脆硬后,起锅摊凉,大批量生产,可用烘干机烘干,烘干温度为80℃,烘干时间7分钟左右,烘到用手折茶立即可断为止。(吴汉谟)

时长:

表演者:

云雾毛尖 车云山毛尖
版权归湖北省公共文化数字服务平台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