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道武当 > 道教文化图片
金石碑刻
  • 中途分类:B958
  • 适用对象:普通用户
  • 关键词:道教文化

究其武当山碑刻文化,自元代至明清近十种武当山志记载各不尽相同。以最有代表性的元明碑刻文化作相互比较,元代虽已有林下洞阳道人刘道明编撰的《武当福地总真集》三卷,也有较完备的编撰体例,是目前现存最早的武当山志,但尚无金石门类及碑刻的分类与记载。至于历代皇帝的诏诰、圣谕,实无进入碑刻之证据,难以全部采信。特别是近来出版的《武当山金石录》将历代诏诰、圣谕列入金石门类同属此类。在完备的志书编撰体例下,明及明代以后的武当山志碑刻文化明显已有重要的位置,但详略不尽相同。以明代任自垣的《敕建大岳太和山志》(以下简称任志)、方升的《大岳志略》(以下简称方志)、凌云翼、卢重华的《大岳太和山志》(以下简称卢志)为例,任志载有金石门类31种,其中元代19种,明代12种。方志、卢志均无金石专门分类,仅见于诏诰与艺文类中。如方志“太宗文皇帝《道宫之碑》”(即成祖朱棣《御制大岳太和山道宫之碑》)、“宪宗皇帝《紫霄宫神像记》”等入“王言略”,元揭傒斯《五龙万寿宫碑》(即《敕赐武当山大五龙灵应万寿宫碑》)、《五龙万寿宫瑞应碑》(即《大五龙灵应万寿宫瑞应碑》)、程钜夫《真庆万寿宫碑》(即《大元敕赐武当山大天一真庆万寿宫碑》)、明刘三吾《武当五龙灵应宫碑》、胡濙《碑阴文》、《榔梅碑阴》、黄衷《金箓大醮之碑》等入“艺文类”。卢志体例均同,且碑文资料更为详实,在前者的基础上有所补充。如明李衍《圣德昭应碑记》、冯继科《恩命碑记》、陈良谟《提督藩臣署记》、方升《神惠仓记》、汪道昆《大岳文昌祠碑记》等。

上一篇: 景观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