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名人 > 授勋将领 > 上将 > 韩先楚
上将
韩先楚(1913.1.30——1986.10.3)
籍    贯:湖北省黄安县
军    衔:上将
简    历:1950年起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1953年起任中南军区参谋长。1954年起任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1973年任兰州军区司令员。198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顾问。
人物生平
     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上新集镇吴家嘴村人。1927年参加农民协会。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二二五团排长、连长、营长。1935年起任红十五军团第二二四团团长,第七十八师二三二团团长、副师长、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三四四旅六八八团副团长,六八九团团长,三四四旅副旅长、代旅长,新三旅旅长兼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1941年起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大队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民主联军第四纵队副司令员。1947年任东北野战军第三纵队司令员。1949年任第四野战军十二兵团第二副司令员兼四十军军长和湖南军区副司令员。率部参加了鞍海、新开岭、四保临江、东北1947年攻势作战及辽沈、平津、渡江、湘赣、衡宝、广西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三兵团副司令员。1950年起任志愿军副司令员,志愿军第十九兵团司令员。1953年起任中南军区参谋长。1954年起任副总参谋长兼福州军区司令员,中共福建省委第一书记。1973年任兰州军区司令员。1980年任中共中央军委常委、顾问。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6年1O月3日在北京逝世。

用小木船打败了大军舰 

  

一、毛泽东决策渡海作战,韩先楚率部备战南疆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第四十军军长韩先楚和军政委袁升平、副军长解方率部一路冲杀,攻城夺隘,从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中,于1949年12月上旬,到达中国华南的广东海康、徐闻,广西北海等地。部队刚驻下,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林彪便电令韩先楚:加紧海战训练,作好解放海南岛的战斗准备。 

    海南岛是逃往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在华南的最后一块阵地。 

    接受战斗任务后,韩先楚带领参谋人员和各师首长,白天到海边选择训练场地,晚上研究战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深夜,他在办公室内,找来有关海南岛的资料,边看边将重点材料画上红杠,特别重要的则记在一个本子上。过去,他从南打到北,再从北打到南,都是在陆地作战。攻山头、打城市、战平原、积累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可渡海作战还是第一次。在观海中,他摸索海潮规律及与时间、风力、风向的关系,掌握了大海的脾气,正如他对参谋人员所说:“低潮的时候,海面平静。简直像小溪一样;可是,潮水一涨,海面就激荡起来。半潮时,海浪拼命咆哮,好像一头被激怒了的野牛狂吼,但到了满潮时,海面又恢复了平静。潮涨潮落是有规律的,我们要渡海作战,必须了解和掌握大海的规律。” 

    12月30日,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指示渡海作战部队:“渡海作战与我军过去所有的战役、战斗不同,必须注意潮汐和风向,必须充分准备船只,求得一次能运载足够的兵力。前敌登陆的部队,要建立巩固的滩头阵地,要能独立进攻,不依后援,要研究作战经验……”韩先楚和袁升平立即召开军党委会,进行传达学习,并根据临战练兵和掌握的情况,分析了渡海登陆作战的特点和必须采取的措施。 

    “我完全拥护毛主席的战略决策,抓紧做好准备工作,立足于早打。”韩先楚深思熟虑地说:“早打,就会乘敌立足未稳,打乱他们‘反攻大陆’的海上部署,收到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打迟了就会给敌人以喘息之机,招致无穷的后患。”他顿了顿,胸有成竹地鼓动说:“以劣势装备作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是我们的传统,要把我们善打硬仗的陆军变成海军陆战队,把‘旱老虎’变成‘海里蛟龙’,用小木船去打敌人的大军舰。我们一定能解放海南岛!” 

    为了把全军广大指战员的思想统一在以早打、靠木帆船打的准备工作上.韩先楚和袁升平政委决定各师团分别对排以上干部集训一周,而后带领战士在3个月内完成一切准备工作。为了及时掌握部队情况.韩先楚特地把军指挥所从海康县城搬到海边部队训练场的草棚里。他一到指挥所,就四处寻找老渔民、老船工,请他们当“顾问”,指导部队开展扎扎实实的大练兵;为了让大家学习和掌握渡海作战知识,他指示各师派人广泛收集海洋知识和海战资料。一天,他到三五三团指导训练,发现该团把缴获敌人汽车上的发动机拆下装在木帆船上,改成机械动力帆船,立即召开现场会,存全军进行推广。在三五七团,部队把战防炮和其他一些小炮安在机帆船上,装成“土炮艇”,以加强对敌人的杀伤力。他立即赞扬地说:“改得好,这是积极进攻的表现。”并立即向其他部队介绍、推广。在韩先楚的支持下,不久部队中出现了一支由战士们自己改装成的“土炮艇”编成的“土舰队”。这些装备后来成了攻打海南岛的有力作战武器。 

    韩先楚在抓练兵的同时,主动将他早打和用小木船打大军舰的想法,以及部队的请战决心报告给上级,很快得到上级的首肯。 

    1950年2月,渡海作战前敌指挥部组成。由中共华南分局书记叶剑英统一领导,十五兵团司令员邓华任总指挥。指挥部成员有十五兵团政委赖传珠、第一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洪学智、十二兵团副司令员兼四十军军长韩先楚等。参战部队以四十军和四十三军为主力,另配属1个加农炮团、1个高射炮团及工兵、通信、后勤部队等,约计10万余人。中央军委和四野确定海南岛战役指导方针是“积极偷渡、分批小渡与最后登陆相结合”。 

    韩先楚代表四十军指战员积极请战,首次偷渡方案送四野批准后,邓华总指挥命令韩先楚落实。他即令四十军——八师三五二团一营为“渡海先锋营”。“急则独断、缓则合议;小则自决,大则广听”,这是韩先楚的办事原则,他铿锵地说:“一支部队胜在得威,败在失气。”为了使一营首战告捷,他亲自到一营作战斗动员。 

    “报告韩副司令员!”——九师师长徐国夫、师政委刘光涛请求说:“我们想动用一个团的兵力去攻打离陆地10多海里的涠洲岛,以夺取船只,请求批准。” 

    涠洲岛面积25平方公里,是海南岛守敌的前哨据点,有敌人约700余人,控制着从大陆掠去的400只双蓬双桅大木船。 

    “这个主意好,攻下涠洲岛不仅可以解决船只问题,更重要的是消灭海南岛守敌的耳目,对于解放海南岛和保卫海南岛均十分有利。”韩先楚肯定后,立即召集军领导作战会议,进行讨论。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偷渡和攻打涠洲岛同时进行,并确定韩先楚指挥潜渡,副军长解方到第一一九师协助组织指挥攻打涠洲岛。 

    3月5日黄昏,“渡海先锋营”按时抵达徐闻县以西灯楼角集结。韩先楚作了简短有力的动员后,“渡海先锋营”800名官兵在潜渡指挥员第一一八师参谋长苟在松率领下,分乘14只帆船同时起航。“渡海先锋营”一出发,韩先楚便赶忙返回军部,彻夜守候在电台旁,等待着潜渡部队的消息。 

    3月6日下午1时30分,电台听筒里传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一号,长鹰如意。”这是密语。“渡海先锋营”登上了海南岛,韩先楚不禁脸上露出了微笑。接着,军指挥所又传来解方副军长和徐国夫师长指挥部队奇袭涠洲岛成功的消息。 

    初战告捷,韩先楚立即命令由一一八师三五二团二营、三营和三五三团三营及炮兵大队共2991人组成的第二次潜渡部队,分乘81艘木帆船,于3月26日晚7时出发,再次登陆成功。 

    之后,韩先楚又组织了第三次、第四次潜渡。均获成功。 

  

二、木帆船踏平海峡千里浪,大军舰丢盔卸甲各自逃 

战场上竞争的实质,就是竞争时间、竞争机遇。韩先楚通过分析敌我形势,向上级报请,立即实施大规模的登陆作战,很快,四野和中央军委批准了以兵团名义提出的建议。 

    据此,前敌总指挥邓华命令:第四十军出动6个团,第四十三军出动2个团,共计8个团为渡海作战第一梯队,于4月13日前集结完毕。徐闻县西南的鲤鱼港为两军起渡的分界线。第四十军预定在临高县马袅岛以西登陆,第四十三军在该岛以东登陆。第四十三军其余部队为第二梯队。第一梯队登陆后,第二梯队迅速起渡登陆,协同第一梯队围歼守岛敌人。两军第一梯队登陆后,乘敌混乱或增援时,迅速歼灭敌主力,力求开辟一条通道,以保证后续部队通过。第四十军主力向加来市疾进,包围敌第六十四军,另一个团向那大(今儋县)前进;第四十三军向澄迈进攻,包围敌第六十二军,吸引援敌,求得在运动中歼敌。上述目的达到后,再视情况,拟由第四十军1个团与琼崖纵队主力断敌退路。第四十三军主力向海口攻击前进。 

    韩先楚按照邓华总指挥命令,“嚓”地在作战地图上从灯楼角至海南岛的博铺港划了一条粗粗的红线。这条线自东北向西南走向,是第四十军的起渡点和预定登陆点的连线。大举登陆前夕,海南岛琼崖纵队和潜渡在岛上的部队及海南地下党、临时政府等,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以迎接主力登陆。为了便于联系,韩先楚让军机要处编了专用通讯密码,派人偷渡过海送给琼纵领导人冯白驹。 

    4月16日下午,在韩先楚等军首长指挥下,第一一八师师长邓岳,第一一九师师长徐国夫等分别率领部队登上300多艘木帆船。18时30分,东风骤起,解放军如同蜀丞相诸葛亮借东风一样,天从人愿,借助东风立即远航,千船顺风竞发,场面极为壮观。当渡海大军前进八九海里时,突见空中闪亮,敌人借着照明弹的亮光,发现了解放军渡海行动。瞬时,敌人的飞机在空中盘旋,轰炸和扫射。随之,敌人的炮舰也驶出港湾,向解放军的木船炮击和扫射。海面上弹如雨下。渡海大军一面向敌机、敌舰还击,一面迅速灭掉船上的灯火,船队仍保持着严整的队形破浪前进。韩先楚站在指挥船的船头上,沉着地指挥部队与敌激战。他手握无线电话筒,大声喊:“护航大队(20艘土炮船组成)注意,冒着敌人炮火,开足马力,展开战斗队形,猛烈地攻击敌舰。” 

    航行在木帆船两翼的护航大队一齐向敌军舰开炮,四十军的300艘木帆船,冲破敌舰阻拦,奋勇向前。木帆船通过琼州海峡主流后不久,航速突然减慢,战士们一看风标旗,原来东风骤停。 

    “通知各师,摇橹前进,不得耽搁!”韩先楚向作战参谋说。 

    “命令各师摇橹前进,不得耽搁。”作战参谋通过无线电台,向各师传达命令。 

    “一二,加油!一二加油!”各船指战员轮番摇橹划桨,船队前进速度没有减慢,半个小时后,船队终于看到海岸线。守岛的国民党军一看解放军要登陆,立即全面出动,更加没命地从岸上、海上、空中组织各种火力猛烈射击,企图阻止解放军登陆。当整个船队驶入敌人的密集力火网时,韩先楚意识到成功与否在此一举,遂命令所有船队一面猛烈向敌人还击,一面急速前进。当船离岸还有五六十米时,战士们纷纷跳入齐胸深的水中,向海滩冲去。先期登上海南岛的“渡海先锋营”积极配合,攻势犹如猛虎。左翼先锋部队在连长戴成宝带领下,不到20分钟就杀进敌防区纵深5里多处,插入滩头阵地背后。夺取了敌重炮阵地,并立刻掉转炮口向纵深敌人轰击.打得敌人晕头转向。 

    “报告,韩副司令员,一一八师登上海岸。”一一八师师长邓岳用无线电报告。 

    “报告,一一九师登上海岸。”一一九师师长徐国夫说。 

    “各师全力歼敌,扩大战果,护航大队掩护空船返航,接应第四十三军后续部队渡海!”韩先楚命令。 

  

三、穷追猛打解放海南岛,海战传奇将军立新功 

    担任右翼攻击任务的一一九师经过半小时的激战,与琼崖纵队和潜渡部队互相配合,占领了右翼地区的敌人纵深防御枢纽阵地临高山。第四十军插向临高山的部队很快扫清敌人在海边的防御事,歼灭美夏、昌拱、东英等据点里的守敌,开辟了登陆场地和通道。这时,由四十三军副军长龙书金和第一二八师师长黄荣海、政委相炜率领两个团,从雷州半岛东场港起渡,经一路苦战,也在林诗湾的雷公岛、才芳岭一带登陆成功。海南岛守敌最高指挥官薛岳吹嘘的“伯陵防线”土崩瓦解。战至4月17日下午4时,解放军已向纵深推进了约10公里。当日午夜,第四十军包围了守卫临城的国民党守军。守敌反击力弱,韩先楚感到纳闷,他让侦察兵抓来一名俘虏审问,得知,原临高城守敌是1个整师,现大部调走,只剩师部和1个团,敌人主力哪里去了?韩先楚即在路边竹棚里召开作战会议,对敌情进行分析。在综合了大家对敌情的看法后,韩先楚果断判定说:“根据敌人的部署和我军突然强攻的情况,薛岳很可能认为我军还是小部队潜渡,把他的机动部队主力集中到东线,企图阻止和围攻第四十三军于滩头。薛岳是只老狐狸.一旦发觉我大军登陆后,将会从海上逃走。为了把华南最后这股敌人消灭在海南岛上,不使其逃往台湾,我们决不能被敌人一个团和一个小城陷住。因此,我的意见.临高城由琼纵和潜渡部队继续围困,争取敌人投降或相机歼敌。主力甩开临高,挺进美亭、海口以南地区。这样,既可会合兄弟部队歼敌主力,又可断敌后路.直捣薛岳老巢——海口!” 

    果然不出韩先楚所料,薛岳起初以为是解放军小规模偷渡。后得知临高、澄迈一线的防线已被突破.有大批解放军登陆,而且部署在西部的主力第六十四军已被击溃。他急忙采取措施:一面给台湾的蒋介石发电,要求派飞机运兵增援;一面急令李玉堂指挥的第三十二军,用500辆汽车将第二五二师运至美亭地区,堵住正向美亭、黄竹挺进的解放军第四十三军登陆部队;命令李宏达指挥的第六十二军第一五一师从屯昌向澄迈靠拢,第一五三师在老城、白莲地区集结待命;命令莫福如指挥的第六十三军第一五二师、暂编第十三师、教导师作为机动兵力,随时准备投入战斗。 

    “来得正好。”韩先楚得知薛岳向美亭地区集结部队,立即命令军主力,抓住战机,进行大规模围歼战,消灭敌人主力,以加速全岛的解放。他要求部队上下动员,讲明敌情,克服连日作战的疲劳,迅速向澄迈挺进,歼灭那里的敌人,尔后进军美亭。此时,友军第四十三军已在美亭、黄竹地区吸引住大批敌人援军,韩先楚率部连夜出发,向东挺进。 

    19日,四十军主力赶到临高东面的美亭后,立即投入战斗.一举消灭国民党军两个师部及两个团部,随之转兵南进,赶到澄迈。守澄迈的敌军闻风逃往美亭地区,使那里的敌军增至6个师5万多人。薛岳决心与解放军在美亭决一死战。解放军第四十三军第一二八师在黄竹、美亭地区与敌军形成相持状态。 

    “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发扬我军连续作战的精神,沿澄(迈)琼(山)公路向美亭急援兄弟部队。”韩先楚及时要求各级指挥员向战士讲清形势,做好动员。 

21日17时,第四十军在韩先楚带领下进至美亭东西两侧。部队迅速展开,包围敌人,使敌人两面受击,战场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敌我双方展开包围与反包围作战。在内线和外线,在村内和村外,敌我双方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硝烟弥漫着村庄,炮火映红了山野,鲜血浸红了大地。韩先楚坚定沉着地指挥部队攻敌要害,以智勇取胜。第四十军第一一八师和第三五三团向国民党军第六十二军指挥所和薛岳的警卫团发起猛攻,经过反复激战,敌人伤亡惨重,我第三五三团1个营的排以上干部也大部伤亡。 

22日,第四十军、第四十三军主力全线出击,在美亭、白莲地区歼灭国民党军第六十二军第一五一师大部及第三十二军第二五二师,并将前来增援的敌人迂回包围。援敌夺路逃窜。解放军第一一九师主力于25日7时追敌至黄竹附近,经两个小时的激战,俘虏敌中将副军长兼第一五一师师长罗懋勋以下官兵约800人。第四十军和第四十三军主力会师后.直捣薛岳防区司令部驻地海口。 

    23日下午,薛岳发出总撤退命令,乘飞机逃往台湾。 

    20时,韩先楚率部抵达海口附近,命令部队兵分两路:一路直奔秀英码头,迅速歼灭码头上的残敌,尔后进入市区;一路直指大英山,控制机场,尔后进入市区。这时,第四十三军一部也由府城突人海口,占领南门一带和中山路。至此,海口解放。在此之前约19时30分,邓华等兵团领导率领第四十三军军部和5个团的兵力,作为第二梯队,分别由三塘、四塘、新地一带起渡。24日晨在天尾、秀英一带海岸登陆。 

    海口解放后,渡海作战总指挥邓华命令留下第一二七师主力驻守海外,其余部队兵分3路追击、围堵、歼灭残敌。以第四十军第一一几师、第四十二军一二八师和琼崖纵队独立团组成东路军,向加积、乐会、万宁、陵水、压县方向追击;以第四十三军一二九师及第一二七师三八〇团组成中路军,向北黎一线追击;以第四十军一一八师三五二团加强营为西路军,沿岛公路疾进,向北黎、八所追击逃敌。韩先楚考虑:东线的万宁、西线的北黎、最南端的榆林等海岸港口、军舰、海轮进出方便,便于敌人多路撤退。而我军没有海空军在海上阻拦,海拔千米以上的五指山又阻碍了我军多路平行追击。为此,他要求干部战士想办法,出主意。 

    “韩副司令员,我们认为组成快速部队。赶到敌人前面堵住敌人行。”“渡海先锋营”的战士建议。 

    韩先楚略微思索了一下,肯定地说:“这个建议好,就这么定。”他当即命令第一一八师用缴获敌人的车。组成快速部队追击敌人。战士们称这支部队为“快速纵队”。韩先楚还命令土炮艇大队组成一支海上快速部队.乘船赶往北黎港堵击敌人。第一一九师三五五团攻占加积,俘敌约200人。东路第一二八师和琼纵独立团追敌至塔市,迫使国民党第一六三师四八九团团长李荣等指挥的约1000人投降。接着,又攻克文昌县城。解放军快速部队沿途连歼几批敌人后,于26日下午抵达万宁港。28日夜,东路第一二八师追敌至陵水县。30日,第一一九师五五团追敌至榆林,迅速攻占敌指挥中心榆林要塞司令部。当日下午4时,第一一九师三五六团攻占三亚湾,第一二八师同时进抵三亚。解放军第四卜军、第四十三军在榆林港胜利会师。海南岛战役在全歼国民党军33000多人后,宣告胜利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