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名人 > 授勋将领 > 上将 > 陈锡联
上将
陈锡联(1915.1.4——1999.6.10)
籍    贯:湖北省黄安县
军    衔:上将
简    历:1950年任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1959年起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处书记,辽宁省委第一书记。1973年起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
人物生平
     原名陈锡廉,曾用名陈谱庆。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高桥镇陡山彭家村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红四军第十师三十团团部政治指导员,红三十军第八十八师二六三团营政治教导员、团政治委员。1934年起任红四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师政治委员,第十师师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五旅七六九团团长、副旅长。1938年起任第三八五旅旅长,太行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太行纵队司令员。组织指挥了阳明堡战斗。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1949年任第二野战军三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了上党、邯郸、鲁西南、进军大别山、淮海、渡江和进军西南等战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三兵团司令员兼重庆市市长。1950年任炮兵司令员兼炮兵学院院长。1959年起任沈阳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处书记,辽宁省委第一书记。1973年起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共中央军委常务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中央委员,第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9年6月1 O日在北京逝世。

大义大勇的“小钢炮

 

    陈锡联将军的一生富有传奇色彩。革命战争年代,他13岁参加红军,由于作战勇敢,被战友们誉以“小钢炮”。他指挥夜袭阳明堡,以低劣的装备一举炸毁日军飞机24架,名扬中外,开创我国军队第一例步对空的成功范例。新中国成立后,他殚精竭虑,努力工作,长期担任党和国家及军队重要领导职务。在关系党和国家命运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夜袭阳明堡

    1937年10月,陈锡联带着八路军一二九师八五旅的七六九奔赴抗日前线。临行前,刘伯承师长紧握着陈锡联的手叮嘱:“你带七六九团单独行动,要抓住战机,主动歼敌。第一一五师平型关战斗胜利说明,军可以打,也不好打。对此一定要有充分的准备。部队独自行动,要在上级总的意图下,根据千变万化的情况,独立自主,果断行事。可以先报告以后打,也可以打了以后再报告。情况不清楚可以随时发电报来问。我们师抗日的第一仗就看你的了。第一仗可打小一点,但这第一炮一定要打响。出师抗的初战胜利特别重要,不但影响到我们的土气,也影响到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一定不要辜负全国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陈锡联向刘伯承表示:“一定抓住战机。打好一二师抗日第一枪!”

    陈锡联率领七六九团三千多名抗日将士,在山西省五台县东冶村告别了刘伯承师长,即向忻口以北代县、崞县东部地区插去。

    这个时候,忻口方面的战斗已经打得很激烈了。南犯日军第5师团、第15独立混成旅团向国民党忻口阵地守军发起进攻企图打开通路,攻占太原。国民党军队在一线部署了十几个步兵师,死守忻口。双方展开了激烈争夺,从阳明堡机场起飞的日军飞机每天都要使国民党军队至少损失1个团的兵力。

    陈锡联率部于10月16日进抵代县以南的苏龙口村一带。苏龙口是滹沱河东岸一个不小的村庄,顺河南下便是忻口。这里已是敌后,日军汽车整天在公路上运输,“隆隆’’的炮声不断从南边传来,涂着太阳标记的日军飞机接二连三地轰鸣着从他们头顶上掠过,疯狂到极点。战士们气得跺脚大骂:“别光在天上逞凶,有种的下来和老子较量较量!”

    从敌机出没的高度和时间来看,陈锡联判断附近可能就有敌人的飞机场。他们找当地老乡一问。了解到隔河十来里外的阳明堡镇果然有个飞机场。各营的干部、战士听说这个消息,纷纷向团部请战:“下命令吧,干掉它!”

    打还是不打陈锡联没有马上作出决定。他始终记着刘师长临去五台山前对他讲的一番话:“一个团几千人就交给你了。到晋北后因为是分散打游击,既要积极地寻找机会打击敌人,每战又应加倍谨慎,一定要做到情况清楚,部署周到。动作突然干脆!”这些话使他深深体会到自己肩上担子的分量,体会到第七六九团孤军初战的处境。也体会到刘师长所说“应加倍谨慎”的含义。陈锡联打定主意,先把敌情彻底搞清楚后,再下决心。

    他们打听到附近有一个和日军打过仗的国民党晋绥军的团长,是前两天才带着少数部队从大同方向退下来的。陈锡联决定去访问访问他,一来可以听一听与日军作战的经验,二来了解一下机场及周围的敌情。

    寻遍了苏龙口附近的大小村庄,好不容易才在一个偏僻的山脚下找到了那位晋绥军的团长。不料,陈锡联刚刚说明来意,那位团长便谈虎色变:“哎呀,日军实在厉害呀!天上有飞机,地下有大炮,他们的炸弹、炮弹都像长了眼睛一样,我们的电台刚一架上,就遭轰炸了!”

    陈锡联压住心头的火气,继续问他:“那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打敌人呢!”

    “我们还没有看见日军,队伍就垮了下来,现在只剩下1个连了……”

    没有必要再问下去了。这个人除了能散布一些恐日情绪以外是不会再谈出什么有用的东西的。陈锡联起身告辞。刚转身要走,那位团长又轻声对他说:“老弟,抗什么战?抗来抗去只不过抗掉了我们的小锅饭而已!看你们那副装备,和日军真干起来,还不是‘白送礼’?”陈锡联不屑理会,愤愤地走了。

    从国民党团长那里没有搞到情报,陈锡联第二天就带着3个营长去进行实地侦察。果然发现对岸阳明堡的东南方有一群灰白色的敌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空地上,机体在阳光映照下,闪闪发光。

他们正仔细观察机场内外的情况,忽然发现一个人从河边走来。一问,才知他是机场附近的农民,被鬼子抓进机场做苦力,受尽折磨刚刚从里面偷偷跑出来的。他听说八路军要打日军、打飞机,就详细地介绍了机场的情况:

机场位于阳明堡镇南侧5里之小茹解、下班政、小寨、泊水4村之间。机场里共有飞机24架,成3列停放,每列8架。白天起飞去忻口、太原轰炸,晚上全部返回机场。守卫部队是日军香月师团的1个联队,大部分住在阳明堡镇,机场里只有一小股警卫部队和地勤人员,约200人左右,集结在机场北端。飞机集排列在警卫部队的东南侧,防御工事粗糙,仅有一些简单的掩体和掩蔽部。日军对进入机场的公路要塞警戒很严,盘查很细,但对机场周围疏于戒备。

    回到驻地,他们进行了认真研究。大家认为:日军正忙于夺取忻口,根本没想到我们会绕至其背后动作,所以侧后警戒相当疏忽。机场内敌人兵力不多,守备松懈,工事简陋。如果我以隐蔽手段潜人机场,出其不意,给敌人以突然袭击,取得胜利是完全有把握的。陈锡联最后定下决心:打!

    作战部署是:以三营为突击队,袭击机场、摧毁敌机;以一营破坏崞县至阳明堡之的公路和桥梁,袭扰、牵制、阻击崞县可能增援之敌;以二营(欠第七连)为预备队,与团指挥所位于苏龙口镇北侧地区,并以八连位于董堡,破坏阳明堡在滹沱河东岸的敌占领阵地,支援三营战斗。

    随后,陈锡联带领副团长和参谋长与三营的连排干部共同研究确定了打飞机的具体战法,决定以九连在机场北面担任对阳明堡镇之敌的警戒;十连由机场西南突击,歼灭敌警卫部队;十一连由机场东面突击,负责摧毁敌机;十二连为营预备队,在小寨村西北集结待命。

    10月19日夜。部队悄悄地出发了。所有人员一律轻装,棉衣、背包都放在驻地刺刀、铁锹、手榴弹等凡是容易发出声响的都用绳子捆得紧紧的,大家悄无声息地顺着漆黑的山谷急速行进。一营、二营很快到达指定位置并做好了战斗准备。三营由向导(还是那位老乡)带领,在夜色的掩护下,悄悄涉过滹沱河迅速逼近机场。赵崇德营长率十一连隐蔽摸进机场并迅速实行战斗展开。十连进入机场后在向敌警卫部队接近时被敌发觉,该连即以勇猛动作将敌警卫部队压制在掩蔽部内,十一连在连的掩护下果敢地扑向敌机群,将准备好的手榴弹一捆捆地塞进敌机肚子里,一架架飞机顿时爆炸起火。敌警卫部队遭我火力封锁后,一面依托工事向我还击,一面集中兵力向我反扑,我指战员与日军在机群间展开肉搏。

    此时,整个机场已被浓烟和烈火所笼罩。驻守阳明堡的敌人闻讯出动赶来增援。看到敌机已被炸毁,任务已经完成,陈锡联即按预定方案发出撤退信号。在一、二营和团迫击炮连的掩护支援下,三营迅速撤出战斗,涉过滹沱河胜利而回。

    从进入机场到战斗结束,整个袭击过程不到1个小时,干脆利落地将24架敌机全部摧毁,并毙伤日军警卫部队100余人。

    阳明堡战斗的胜利大大削弱了日军对忻口抗日军民的空中打击。喜讯很快传遍了太行山区,并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抗日的斗志和信心。当地人民颂扬:“万里长城万里长,雁门关下古战场,阳明堡里一把火,日寇飞机一扫光。”朱总司令发来贺电,蒋介石也颁发了嘉奖令。

    陈锡联指挥的夜袭阳明堡战斗,是在敌后以地面奇袭的方式用落后的步兵装备一次摧毁24架飞机,这不仅开创了中国军队以步兵击毁飞机的先河,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

 

二、粉碎“四人帮”

    1976年2月,中共中央下发了1号文件内容有两条:一条是经毛主席提议,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由华国锋任国务院代总理;一条是经毛主席提议,中央政治局一致通过。在叶剑英生病期间,由陈锡联负责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

    9月9日。毛泽东逝世。江青集团认为夺取党和国家最高领导权的时机到了。疯狂发难,密谋策划,加紧了篡党夺权的步伐。党和国家的命运处在关键时刻。

    陈锡联忧心忡忡,多次向李先念表明对“四人帮”的鲜明态度,说:“这样下去不行啊,对那几个人总得想个办法啊!”并同叶剑英说:“现在党内就数你资历老,你要拿个主意。我有个建议,现在无论如何不能开中央全会,一开全会,他们人多,什么事情也搞不成。政治局我们占多数。最好个别解决。”叶剑英表示同意。

    华国锋也警觉到江青集团的严重危险。毛泽东逝世以后,华国锋几次和陈锡联一起谈过“四人帮”的事情,他下决心要抓“四人帮”,陈锡联表示非常赞同,坚决支持。

    在毛泽东治丧期间,华围锋借去北京医院看病为名紧急到两黄城根九号李先念住处,事先也未打电话通知。李先念对华国锋的到来感到有点突然,把他让到办公室,关好门。两人坐下后,华国锋说,我在守灵,是借故出来看病,到你这里只能坐10分钟。他接着谈了当时“四人帮”发难的简要情况,并说,我们同“四人帮”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请你代表我去见叶帅,问一问叶帅的意见并请叶帅考虑采取什么方式、什么时间解决“四人帮”的问题,也请你考虑这一问题。李先念完全支持和赞成华国锋的看法和意见,表示尽快去见叶剑英。

    谈话后隔一天,李先念对工作人员说,心情不好,要去香山植物园散心。车子快到植物园时他突然对司机和警卫说,去西山叶帅处。到了门口才叫警卫人员打电话,说他要见叶帅。叶帅感到非常突然,因为他们曾有“约法三章”。李先念进院,叶帅正在楼前等他。叶帅将李先念让到屋里,两人坐下后,叶帅问李先念是公事奉命还是老交情看望。李先念答,都有。这时叶剑英打开收音机以防有窃听。叶帅耳背,又加上收音机的干扰李先念说话,他听不清楚。两人商议用笔写。然后烧掉。当李先念写了“这场斗争是不可避免的”时,叶剑英写下了“这是你死我活的斗争”。李先念写了“请你考虑时机和方式”,叶点头表示同意。由于陈锡联当时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他的政治态度和倾向举足轻重,所以随后叶帅写了陈锡联的名字,打了一个问号。李先念写:“完全可靠,请放心”,并简要介绍陈锡联两次同他谈话的情况。

    在逮捕“四人帮”的头一天——l0月5日下午3时,华国锋从北京打电话给正在唐山代表中央慰问大地震抢险救灾部队的陈锡联说:《光明日报》发表了一篇《永远按毛主席的既定方针办》的文章,很有名堂,要他赶快回京。陈锡联马上乘飞机回到北京,在家里看了文章后,直接步行到了华国锋的住地。华国锋对陈锡联说,《光明日报》的文章是一个信号,表明那几个人,要篡党夺权了,我们要立即采取行动。华国锋问陈锡联部队的情况怎么样?陈锡联说:“部队没有问题。”华国锋说:“你先回去,吴德、吴忠他们还要找你。”

    吴德当时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北京卫戍区第一政治委员,吴忠当时任北京卫戍区司令员。抓“四人帮”一伙,要动用卫戍区的部队。按照规定,动部队必须要经军委批准。吴德、吴忠他们先后来到陈锡联家,陈锡联当面授权他们可视情况采取行动,不必逐级请示。

    当天晚上,华国锋又步行来到陈锡联家,同陈锡联详细商谈了对“四人帮”采取行动的具体部署。陈锡联提醒华国锋,要注意王洪文,他身上有枪。华国锋嘱陈锡联不要外出,就在家里等着,以便随时联系。

    送走华国锋,陈锡联对身边工作人员讲,中央有要事,你们都不要离开,准备随时出动。

    10月6日晚,华国锋、叶剑英等同志代表党中央采取行动对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进行隔离审查。卫戍区的部队把“四人帮”的几个死党也抓了起来。

    “叮叮……”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了起来,在家等候的陈锡联急忙提起了电话。

    “事情解决了!”华国锋的来电让陈锡联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

    在毛主席逝世江青一伙阴谋篡夺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党和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陈锡联和当时处于核心位置的政治局其他同志一道精心谋划,果断决策。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对“四人帮”采取隔离审查的组织措施,彻底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在这场惊心动魄的重大斗争中,当时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陈锡联大义大勇,发挥了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