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红色名人 > 一大代表 > 包惠僧
一大代表
包惠僧(1894 ——1979.7.2)
籍    贯:湖北省黄安县
军    衔:
简    历:1950年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参事、研究员、国务院参事等职。
人物生平

    别名鲍一德、包生,号栖梧老人。湖北黄冈人。包惠僧出生于小土地经营者家庭。1917年毕业于湖北省立第一师范,在武昌教书半年,后任《汉口新闻报》、《大汉报》、《公论日报》、《中西日报》等报记者。
  1919年于北京大学文学系肄业,同年参加五四运动
  1920年参加武汉共产主义小组,在武昌组织共产党临时支部,任支部书记。
  1921年7月,受陈独秀委派与陈公博代表广州区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2年至1923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支部主任,中国共产党北京区委员会委员兼秘书,
  1923年任中共武汉区委员会委员长。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以中共党员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广州参加国民党工作,历任中央党部党员训练班委员,兼任广东大学师范部教员,铁甲车总队政治教官,滇军干部学校政治部主任,
  1925年任黄埔军官学校政治部主任、国民革命军第1师第1团党代表,第22师党代表。参加讨伐滇桂军阀刘震寰、杨希闵等战役。
  1925年8月初,调任黄埔军校第三团党代表,参加过解散反动粤军许崇智、梁鸿楷等部二次东征战役。抵达潮梅后,调任黄埔军校入伍生政治部主任,未及到职,旋改任黄埔军校教导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
  1926年1月,被选为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同年夏,任黄埔军校高级政治训练班主任政治教官,后又任战时政治训练班主任。同年7、8月间,曾作为国民党特派委员陪同西北军冯玉祥的代表刘冀到前方会商军务。在北伐军到达武汉后,先后任武汉新闻检查委员会主席,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筹备主任。
  1927年1月调任国民革命军独立第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同年4月调回武汉,准备参加西北军工作。5日被谭延闓派往沙市视察夏斗寅师,夏斗寅叛变后一度被夏部扣留,后回武汉。根据周恩来指示于7月20日前后到南昌。
  1930年参加发起成立第三党(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后脱离第三党恢复国民党党籍。后在国民党湖北省主席兼国民政府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幕下任参议。
  1931年起任蒋介石的陆海空军总司令部参议、军事委员会秘书兼中央军校政治教官。1935年任国民党政府防空委员会编审室主任兼第四处副处长。
  1936年至1948年,任国民党内政部参事、户政司司长、人口局局长等职。1948年后举家迁往澳门。
  1949年11月从澳门回到北京。1950年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同年12月毕业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研究员、参事。1957年4月起任国务院参事。
  1979年7月2日病逝于北京。生前撰写了许多回忆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和早期工人运动的史料。

1919年春,包惠僧去了北京,在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做旁听生,直接感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潮。回到武汉后,他结识了黄冈同乡陈谭秋,当时两人都是《大汉报》、《汉口新闻报》的外勤记者,私交越来越深。靠稿费谋生的包惠僧为了能得到外地的新闻,于1920年初去了北京。1月29日,他到了天津,并采访了天津学生运动的领袖周恩来,从此开始了两人之间的友谊。2月5日回到武汉后,他又赶上陈独秀在文华大学做学术报告。包惠僧以记者的身份对陈独秀进行了长时间的采访,两个人都相见恨晚。
  报社的日子越来越艰难,为了能得到更有价值的新闻,靠稿费谋生的包惠僧去采访位于武昌的利群书社。利群书社是由恽代英、林育南、廖焕星、李书渠等人创办的,是一个工读互助的团体,书社经销包括马克思主义菱在内的各种新思潮书刊。恽代英是中华大学附中部的主任,从此两人建立了联系。不久,湖北鄂城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刘伯垂带着陈独秀的一封信找到了包惠僧,希望他联系一些人在武汉创建共产党组织。与此同时,湖北潜江人、上海发起组成员李汉俊也从上海寄给董必武一封信函,希望董必武在武汉建立共产党。1920年8月的一天,董必武、陈谭秋、包惠僧、刘伯垂等人聚集在抚院街97号举行会议。会议由刘伯垂主持,成立武汉共产党支部,决定每周开一次会,并选举包惠僧为书记。这时的包惠僧年仅25岁。不久,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来信,要他们吸收恽代英领导的利群书社的成员加入。通过包惠僧的联络,最后,恽代英、林育南等人也加入了共产党武汉支部。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市望志路106号开幕。全国有七个地区的十三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他们是陈公博、包惠僧、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张国焘、刘仁静、王烬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周佛海。另外,第三国际代表马林、赤色职工国际代表李克诺斯基也出席了会议。在此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身在广州的陈独秀被选为中共总书记。
  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实行共产党员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党内合作”政策。包惠僧经李大钊介绍加入国民党,南下广州临时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等职。中山舰事件后,包惠僧的二十师党代表的职务被解除。不久,周恩来办了一个训练班,专门训练从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撤出的共产党人,包惠僧任政治教官。
  北伐军占领武汉后,包惠僧也来到了武汉,将周恩来写的介绍信交给当时主持武汉工作的国民党左派邓演达。邓演达就派他筹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的工作。但在工作中,包惠僧又与中共中央驻武汉的代表张国焘发生了冲突。1927年1月,包惠僧受邓演达的指派,离开武汉黄埔军校,出任独立十四师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的职务。十四师师长是夏斗寅,湖北麻城人,是中共“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哥哥李书城的旧部。不久,邓演达率部进入河南继续北伐,夏斗寅的部队被调到宜昌,以防川军趁机沿江杀出。为此,包惠僧还尽力为夏斗寅的部队争取了许多补助,发放了一大批枪支弹药,夏斗寅对包惠僧十分感激,但他暗中却同蒋介石进行了电报联络,这件事让中共、包括在武汉的国民党左派非常气愤。不久,负责武汉地区的中共负责人张国焘找包惠僧谈话,向包惠僧提出三个问题:一是夏斗寅为什么与蒋介石联系;二是你去宜昌工作那么久为什么不向党写报告?三是你在宜昌为何花天酒地,行为不检。包惠僧当时只承认了前两点错误,至于第三点“花天酒地、行为不检”,他认为是不实之词。他一气之下向邓演达写了辞呈,决定离开夏斗寅的部队。
  蒋介石在南京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夏斗寅擅自将部队移防沙市,川军杨森部马上占领了宜昌,严重威胁武汉的安全。远在河南前线的北伐军正忙于战事,邓演达对此十分焦急,就派包惠僧去做夏斗寅的工作。谁知夏斗寅不但不听劝阻,反而围攻武汉,后来干脆投靠了蒋介石。为此,包惠僧险些被开除党籍,最后受到留党察看的处分,他从此变得悲观消沉起来。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制造针对中共的大屠杀,包惠僧奉中央军委周恩来之命,到达南昌。南昌起义发生后,部队南下广东,包惠僧奉命暂时在南昌潜伏下来。周恩来在南下前给包惠僧写了封介绍信,让他去武昌找党组织。当时,到处都是血雨腥风,包惠僧先后在黄冈、高邮躲了一阵,不久去了上海,从此脱离了中共组织。为了养家糊口,他在上海以卖文为生,还办了《现代中国》杂志。
  1927年1月底,包惠僧来到夏斗寅的部队,安顿之后,他就开始工作,并完全按照党军时代的办法训练部队。经过两个月的整训,部队士气为之一振,面貌大为改观,第一师也被改为独立第十四师。枪打出头鸟,独立十四师出类拔萃的表现,使他们一下子成为众矢之的。夏斗寅和包惠僧为获得主动,给邓演达和蒋介石发电报,请求将部队调往前线作战。不料这个电报却落到了他的上级唐生智手里,唐生智大为不满,一面向中共湖北区委委员彭泽湘告状,一面以前敌指挥名义命令夏斗寅回武汉。包惠僧回到汉口中共中央办事处,因对张国焘和彭泽湘的批评不接受,又大吵了一顿,想着这回肯定被撤职,党内也要受处分,因而主动向总政治部提出辞呈。这样,包惠僧又一次失去了工作。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而这时的武汉国民党中央表面上还是亲共的,发布命令开除蒋介石的党籍,免去其所兼各职,将其捉拿严办。武汉的反蒋高潮一浪高过一浪,而中原前线北伐的战事却越来越吃紧。蒋介石叛变后,邓演达成了北伐军的最高统帅。一天,包惠僧突然接到邓演达的来信,要他到邓家商量一件事情。原来夏斗寅在蒋介石叛变以后,也露出变节的迹象,未经请示就擅自将部队移防沙市。邓演达让包惠僧去说服夏斗寅继续效忠武汉国民党中央,包惠僧知道难以推却,只得领命前去。见到夏斗寅后,包惠僧按照邓演达的意思与其进行了谈判,夏斗寅表示没有叛心,双方表面上达成了一致。回来以后包惠僧才知道,这是夏斗寅的缓兵之计,他其实早已决定投降蒋介石了。就在包惠僧去找他的路上,他就准备枪毙包惠僧,只因几个过去跟包惠僧关系不错的团长坚决反对才改变了主意。而中央认为,夏斗寅叛变是因为包惠僧没有把工作做好,违反了党的政治纪律,所以给他留党察看两年的处分。
  受到处分的包惠僧,心情十分郁闷,虽然也还参加党的小组活动,但失落的情绪让他感到异常的苦闷,他开始对共产党失去信心。就在这个时候,汪精卫也逐渐暴露出叛变革命的真实面目,中共党内对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不满也越来越强烈。面对严峻的形势,中共中央开始进行应变准备。7月上旬,中央开会作出了退出国民党、国民政府的决定,并发布宣言强烈谴责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近日已在公开的准备政变”。就在宣言发布的第二天,汪精卫就召开了秘密分共会议,公然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到此彻底结束。7月下旬,包惠僧奉周恩来的命令到南昌准备办报纸。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部队随即南下,向广东方向挺进。事有凑巧,包惠僧就在这个时候病了,加上对党的前途缺乏信心,他便请求暂留南昌。周恩来同意了他的请求,并给他写了一封信,要他病愈之后去武昌找党组织。此后,包惠僧先后逃难到老家黄冈、武昌、高邮,最后到了上海,见到了早已脱党的李达、施存统等人,才知道南昌起义的部队后来在广东失败了,他也因此悲观失望,最后走上了消极脱党的道路。
  1948年国共内战激烈,局势紧张,国民党政府从南京迁往广州。包惠僧见势不妙,申请遣散,便带着家眷逃到澳门,住在柯高马路88号二楼。1949年10月收音机传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讲话的声音,报纸上登着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董必武的照片,包惠僧百感交集,彻夜难眠。28年前和包惠僧一起创建共产主义小组和共产党的朋友、同事、部下和学生,居然当上了国家主席、总理、部长、司令……而自己眼下栖身赌城澳门,他想到了当年的那几位中共朋友,就给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写了封信,又分别给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各发一份电报,大意是祝贺他们建立了新中国,同时也为自己的过去忏悔。
  1950年,按周恩来的指示,包惠僧到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毕业后被分配到内务部研究室任研究员。此后,他写文章常用“栖梧老人”这个笔名,他的夫人谢缙云是这样解释这个笔名的:包惠僧把中华比作一棵茂盛的梧桐树,而把自己比作其间的一只小鸟。“文化大革命”时,包惠僧受到较大的冲击,他所在的国务院参事室里有人贴他的大字报,他还被打断了右腿。破“四旧”时,包惠僧让子女把陈独秀写给他的一百多封信付之一炬,他害怕被定为“右倾投降主义”的陈独秀牵连到他。自1920年以来,包惠僧40年中走遍中国各地,历经变幻沧桑,但他始终把陈独秀的信带在身边。精心装裱好作为传家之宝,没想到“文革”之初竟毁于一旦。陈独秀不但是创建中共的元勋,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著名的学者、教授,还是精通日、英、法三国语言的大学问家。陈独秀的墨宝传世不多,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包惠僧在“文革”中烧掉的不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文物和物质财富,也是他年轻时代所追求的理想、事业、友谊……他这一把火将35年前那个“无冕之王”烧得没有了一丝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