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匈奴与东汉朝廷的关系

据《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记载,东汉时期归附汉朝的南匈奴人数多达六十多万人,主要分布在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上谷等北边诸郡。东汉政府负责管理上述地方南匈奴的主要官吏为度辽将军和使匈奴中郎将。度辽将军驻五原曼柏(今内蒙古东胜东北),其主要职责是打击北匈奴,保护南匈奴,维护北边安宁,其权位在郡太守之上。使匈奴中郎将是东汉朝廷派驻单于庭的最高官员,秩比二千石,主要任务是代表朝廷监护南单于,其直属军事力量薄弱,“令中郎将置安集掾史将弛刑五千人,持兵弩随单于所处,参辞讼,察动静。”总的来说,东汉政府对南匈奴的管理是以安抚为主,对破坏汉匈关系的官吏则处以重罚。如光和二年(179),“中郎将张修与单于不相能,修擅斩之,更立右贤王羌渠为单于。修以不先请而擅诛杀,槛车征诣廷尉抵罪”。
南匈奴归附东汉政权后,被安置于沿边和内地,名义上与汉族实行杂居,但实际上仍是聚族而居,其部落组织和统治机构依然存在,在单于虚位的情况下,储副左贤王掌握着南匈奴的实际领导权,拥有号召和组织部民的权力。在经济上,南匈奴社会仍以游牧经济为主,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农业生产。由于农业并非其主要生产部门,因此,南匈奴不向东汉朝廷交纳贡赋,“部落随所居郡县,使宰牧之,与编户大同,而不输贡赋”。东汉政府对南匈奴的这些政策的推行,给南匈奴社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南匈奴以及汉代内迁匈奴分出的屠各胡、临松卢水胡、铁弗匈奴等几支彼此各不相属族支,都参与了军阀之间的混战。   
《资治通鉴》卷五十八灵帝中平四年(187)载:“十二月,屠各胡反。”胡三省注日:“屠各胡,即匈奴也。”同书卷五十九灵帝中平五年(188)载:“三月,屠各胡攻杀并州刺史张懿。”又载:“诏发南匈奴兵配(幽州牧)刘虞讨张纯,单于羌渠遣左贤王(於扶罗)将骑诣幽州。(匈奴)国人恐发兵无已,于是右部醢落反(胡三省注日:‘建武中,部奠犍日逐王比来降,立为醢落尸逐辊单于。右部醢落者,盖其支庶,分居右部,因以为种落之号。’),与屠各胡合,凡十余万人,攻杀羌渠。国人立其子右贤王於扶罗为持至尸逐侯单于。”同书同卷灵帝中平六年载:“初,南单于於扶罗既立,国人杀其父者遂叛,共立须卜骨都侯为单于。於扶罗诣阙自讼。会灵帝崩,天下大乱,於扶罗将数千骑与白波贼合兵寇郡县。时民皆保聚,钞掠无利,而兵遂挫伤。复欲归国,国人不受,乃止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引者注)。须卜骨都侯为单于一年而死,南庭遂虚其位,以老王行国事。”上引《资治通鉴》史料告诉我们一个信息,即在东汉末年由于朝政腐败,下民贫困,天下大乱之时,南匈奴各部乘机“叛服不一”,也介入到了这场大乱之中,有的与农民军配合,“寇郡县”,攻杀地方官吏;有的与地方军阀势力相勾结,妄图借机发展自己的实力,扩充地盘。与此同时,南匈奴的上层统治集团内部也发生纷争,互相争夺权位。一些地方军阀在镇压农民起义军的同时,也打击介入混战的南匈奴势力。   
据《三国志》卷八《张杨传》记载:献帝初平元年(190)初,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州郡联军起兵讨伐董卓。匈奴单于於扶罗与驻在上党的张杨一起投靠了袁绍,二人驻屯漳水(即今漳河)。初平二年(191),於扶罗欲叛离袁绍,张杨不从,於扶罗便劫持张杨出走,在邺城南被袁绍部将麴义击败。既而於扶罗袭杀驻在黎阳的度辽将军耿祉,兵势复振。   
又据《三国志》卷一《武帝纪》记载:初平二年,“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三年春,太祖军顿丘,毒等攻东武阳。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於扶罗于内黄,皆大破之。”同传裴松之注引《魏书》日:“於扶罗者,南单于子也。中平中,发匈奴兵,於扶罗率以助汉。会本国反,杀南单于,於扶罗遂将其众留中国。因天下挠乱,与西河白波贼合,破太原、河内,抄略诸郡为寇。”汉末著名学者蔡邕之女蔡文姬,就是这个时候被掠去的。   
《资治通鉴》卷六十献帝初平四年(193)载:“曹操军甄城。袁术为刘表所逼,引兵屯封丘,黑山别部及匈奴於扶罗皆附之。”由此可知,袁术从南阳郡转移到陈留郡,屯军封丘(今河南封丘西南)时,於扶罗又依附袁术。而当“曹操击破术军,遂围封丘”时,於扶罗返归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载,兴平二年(195)於扶罗死,其弟呼厨泉继立为单于,居于平阳。“以兄被逐,不得归国。数为鲜卑所钞。”又据《资治通鉴》卷六十一献帝兴平二年载,献帝东归,董承、杨奉等奉送。“十二月,帝幸弘农,张济、李傕、郭汜共追乘舆,大战于弘农东涧,(董)承、(杨)奉军败,百官士卒死者,不可胜数”。“壬申,帝露次曹阳,承、奉乃谲傕等与连和,而密遣间使至河东,招故白波帅李乐、韩暹、胡才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并率其众数千骑来,与承、奉等共击傕等,大破之,斩首数千级。”“庚申,车驾发东,董承、李乐卫乘舆,胡才、杨奉、韩暹、匈奴右贤王于后为拒。”左贤王、右贤王,为匈奴单于手下大臣。《后汉书》卷八十九《南匈奴列传》记载说:“南单于既内附,兼祀汉帝。因会诸部,议国事,走马及骆驼为乐。其大臣贵者左贤王,次左谷蠡王,次右贤王,次右谷蠡王,谓之四角;次左右日逐王,次左右温禺鞮王,次左右渐将王,是为六角;皆单于子弟,次第当为单于者也。异姓大臣左右骨都侯,次左右尸逐骨都侯。其余日逐、且渠,当户诸官号,各以权力优劣,部众多少为高下次第焉。单于姓虚连题,异姓有呼衍氏、须卜氏、丘林氏、兰氏四姓,为国中名族,常与单于婚姻。呼衍氏为左,兰氏、须卜氏为右,主断狱听讼,当决轻重,口白单于,无文书簿领焉。”可知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曾派出自己大臣与董承等共同护送汉献帝东归。   
建安元年(196)七月,献帝始到洛阳,右贤王去卑又护送献帝到许(今河南许昌),然后才返回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