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战争年代

五师中原突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发布时间:2019-09-29 10:47    |   来源:湖北省图书馆 【字体: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而斗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反动派坚持内战、独裁、卖国的政策,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准备发动全面内战。阴云笼罩着中华大地,中华民族的前途和人民的和平希望受到严重威胁。中国共产党一方面从思想上和组织上做好充分准备,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一切进攻,另一方面代表人民的意愿,为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0日,国共双方在重庆谈判,签定了《双十协定》。但蒋介石背信弃义,凭借自己的武力优势,挑起内战,地处华中腹地的中原解放区便成为国民党军第一步围剿的目标。
中原解放区是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武汉后,由豫南抗日武装、鄂东抗日武装和鄂中抗日武装共同开辟的一块根据地。抗战胜利后,中原解放区成为人民革命的一块重要根据地。为了加强该地区的斗争,党中央于1945年10月24日,成立了以李先念、郑位三为首的中原局和中原军区。中原军区的部队由三部分组成,即:李先念指挥的新四军第五师、王震和王首道指挥的三五九旅南下支队,王树声指挥的嵩岳军区。中原局的领导机关和中原军区司令部设在宣化店。中原军区成立后,原来的部队统一改编为两个野战纵队即第一纵队(辖第一旅、第二旅、第三旅)和第二纵队(辖第十三旅,第十四旅、第十五旅),三个军分区即鄂东军分区、江汉军分区和河南军分区。
在“停战协议”签订之前,中原军区部队先后解放了泌阳、桐柏、新野、唐河、光山、息县、罗山、汝南等地,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停战协议”签订以后,中原军区部队恪守“停战协议”规定,在原地驻守待命。但是,由于中原军区武装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军事力量,加之中原军区控制的地区,正是晋冀鲁豫解放区和陕甘宁解放区的前哨阵地,和国民党统治区紧紧相联,是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第一个障碍,也是对国统区的严重威胁。所以,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首要目标,必然是进犯中原解放区。
敌人为了消灭中原军区部队,尽管国共两党于1946年1月6日签订了“停战协议”,但是国民党并不遵照执行,仍不断向中原解放区进犯。在遭到中原军区部队打击后,才不得不在军调部第九执行小组的调停之下,于1月23日签订了“罗山协定”,规定双方部队应原地驻防,不得前进和扩大占领区。5月10日,在军调部第三十二执行小组的干预下,又签订了“汉口协定”,对“罗山协定”作了进一步肯定并增加了若干新的内容,以保证不使内战扩大。
国民党置“罗山协定”和“汉口协定”于不顾,从6月初开始,调动大军对中原军区实行包围。其兵力部署是:南面,整编第62师驻咸宁、亘岳一线;整编第5师驻武昌、徐家棚一线;往北,整编第11师驻孝感、黄陂一线;第6绥靖区驻花圈地区;整编第66师驻卫家店、武胜关一线;往西;整编第72师驻麻城地区;整编第75师驻应城、沙洋一线;整编第20师驻襄樊、枣阳一线;往东,整编第7师集结在合肥地区;整编第46师集结在六安、金寨地区;整编第3师集结在商丘、淮阳一线。中心指挥所设在花园火车站,并在潢川、商城、宋埠等地设了5个分指挥所,由郑州绥署主任刘峙坐镇指挥。以上总计10个整编师和第6绥靖区一部,共计约21万余人,加上地方部队共30余万人,呈一个半圆形将中原解放区包围起来。
6月中旬,敌人对中原军区步步紧逼,缩小包围圈,并决定7月1日发起总攻。国民党军企图围歼中原军区部队的绝密情报很快被打入武汉行辕司令部机要室的地下工作者刘绵发现,刘绵迅速将情报报告了领导他的刘实同志,情报送达中原军区。中原局于6月21日致电党中央,请求主动突围。6月23日,党中央复电,同意立即突围。6月25日即在准备突围前一天,党中央给郑位三、李先念、王震发电报作了4条指示:1.巧妙避开敌之打击,分途突出包围圈。2.如遇严重不利情况,则以旅为单位分散前进。3.留下部队至少万人,坚持原有地区。4.务必保护军调部第32执行小组的安全。
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和要求,中原军区作了思想动员和物质准备。6月26日晨,敌人开始向解放区罗山、光山,信阳等地开炮,从中原军区北面发动了进攻,位于中原军区南面的黄陂、孝感、河口之敌,也开始北上,形成南北夹击之势。6月26日晚,中原军区部队开始实施突围,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的历史序幕。
中原军区部队的突围计划是:由李先念、郑位三等率中原局、中原军区机关和第二纵队第十三旅、第十五旅为第一路;由王震、王首道等率359旅一部和干部旅为第二路;该两路部队约15000余人,从驻地向北突进,在信阳与广水之间越过平汉线,然后西进至陕南地区。第三路由王树声等率第一纵队之第二旅、第三旅、第二纵队之第十五旅共约1万余人,从驻地出发,往南突进,在广水至花园之间闯过平汉铁路之后,西进鄂西山区。第四路由皮定钧、徐子荣等率第一纵队第一旅约5000余人,向东突围,以掩护向西突围之主力。江汉军分区、鄂东军分区和河南军分区分别在原地牵制敌人兵力,坚持根据地斗争。
中原军区各路突围将士,同数倍于己之敌展开浴血激战,克服了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冲破了敌人精心设置的包围圈。第一路突围部队于7月下旬进入陕南,完成突围任务,8月3日,组建了豫陕鄂军区。第二路突围部队于8月29日到达陕甘宁边区,与西北我军胜利会师。第三路突围部队于8月下旬胜利到达鄂西北地区,组建了鄂西北军区。第四路突围部队于7月20日到达目的地华中军区所在地淮安地区。
在中原突围前后,武汉地下党和江汉军分区、鄂东军分区的地方部队,为配合主力突围、坚持开展游击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武汉地下党不仅为中原军区突围提供了重要情报,而且在突围开始后,遵照党中央关于“掩护好从中原解放区突围出来路经武汉的干部”的指示,前后转移500多人到各解放区。鄂东军分区和独二旅6000余人在张体学率领下,积极在黄陂、黄安、经扶、光山地区展开活动,胜利完成掩护主力突围任务。后鉴于敌情严重,遂决定以团为单位坚持斗争。7月17日各团先后在皖西太湖县会合,随后在鄂皖边分散开展游击战。江汉军分区部队6000余人,在罗厚福等率领下,向鄂西挺进,相继解放宜城、南漳、保康、竹山等县城,旋即根据中原局指示向川东北地区挺进。但由于川军严密封锁阻截,乃又转回竹山、竹溪等地,在鄂陕川边分散活动。
中原突围(又称五师突围),粉碎了敌人的围歼计划,在解放战争史上写下了极其光辉的一页。党中央在7月15日给郑位三、李先念等的电报中指出:“整个突围战役是胜利的,敌人毫无所得。你们这一行动已调动程潜、刘峙、胡宗南三部力量,给反动派以极大震动与困难。故你们的行动关系全局甚大。”党中央明确肯定中原突围的重要意义,足见中原军区此举在全国解放战争大局中的地位。中原军区部队胜利突围后,不仅开创了豫鄂陕和鄂西北根据地,成立了该两地的军区、区党委和9个军分区,25个县政权,260余个乡政权,而且又在鄂南、鄂中、鄂北、鄂东地区发展游击武装,展开对敌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