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剧曲牌就其形式可以分为“大字曲牌”与“小字曲牌”两种。其中,除一部分用作乐曲形式的小字曲牌外,大量是带有唱词具有演唱功能的大字曲牌。而在大字曲牌中,却有一部分来自昆腔。这些曲牌,基本上都保留了古南北曲的基本特征,不仅在以曲牌作为声腔基础,以曲牌的有机联缀作为其主要表现手段外,曲词基本上皆为有定格的长短句词体,曲调腔句也基本有定等这几个基本特征。
根据湖北省戏曲工作窒、武汉市文化局戏曲研究室合编,于一九五九年由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汉剧曲牌》所搜集、记录整理的144首曲牌(实际约在四百首以上)来看,属昆腔同名曲牌的就占三分之一以上。它们基本上分为套曲与散曲两大类。套曲,汉剧艺人习惯称它为一堂牌子。比如“十牌令”、“拆五支”等。十牌令包括[新(水令)]、[步(步娇)]、[折(桂令)]、[江(儿水)]、[雁(儿落)],[侥(侥令)]、[沽(美酒)]、[鹊(踏枝)]、[收(江南)],[园(林青)]为一堂.《斩岳云》为六外、七小戏,除以二黄、平板作为主腔外,还用了其中的新、步,折、江、雁这五支曲牌,名为拆五支。《草场会》为十杂戏,除以西皮作为主腔外,还用了新、折、步、大(丈夫)、江、雁、收七支曲牌为一堂,《大赐福》为六外戏,就用了[辞花阴],[喜迁莺]、[肖东君]、[刮地风]、[四门子]、[水仙子]、[仙尾声]等一堂牌子。散曲曲牌主要用于单折戏中,却又有不同表现。其中有的是作为专曲专用出现的,如《白良关》李世民发兵用[草芙蓉](又名[三冲]),《龙凤配》用[龙凤交]、《九锡宫》用[赏宫花]等 等。也有一些散曲逐渐衍变为某些类似场合可以共同使用的所谓公堂牌子,如出京的[五马]、进京的[朝阳],出皇帝用[出队子].开道用[水底鱼],修书用[一封书],剧终用[尾声]等等。其中还有一部分曲牌如[风入松]、[急三枪]、[泣颜回]、[园林好]等,除本身可以称之为正曲曲牌外,接着还有一支“衬板”(俗称“青板”)。这些曲牌的衬板,基本上脱胎于正曲,有的通过紧缩节奏,有的则模仿音型而成.两相对比,它们的调式旋法虽基本相同,有的却在节拍、速度、篇幅等方面,形成鲜明的对比.如以[风入松]为例,正曲与衬板(曲名[老大])均为商调式,旋法也大体相同,但正曲速度较慢,全曲篇幅长达28小节(正一句除外),而衬板速度较快,全曲仅20小节。
在这些曲牌中,板式节奏的变化也极为简单,除多数采用一眼板(2/4拍)的基本板式外,还有部分采用三眼板(4/4拍)、无眼板(1/4拍的夹板)、散板(无节拍的自由节奏)这几种基本板式.唱奏时,速度也较为平和,而曲调朴实无华,调式旋法多变,刚劲挺拔,粗犷炽烈,成为昆腔中粗吹的一个组成部分。
由于这些曲牌具有粗犷朴实的风格特征,故多用于以生、净等男性为主角,以历史故事和神仙集庆为主题的剧目中,演唱形式大多以齐唱为主,用于发兵、点将、交锋、追杀等群众性的威武战斗场面。曲文多为“统领雄兵毋惮劳,一路兴兵似虎彪”,“英雄杀气高,为国立功劳”,“甲胄耀鲜明,刀枪剑戟似麻林”,“一动飞上九重霄,匹马单枪逞英豪”,等这一类具有强烈火药气味之词。基于这一风格特征和表现功能的要求,在乐队伴奏方面,却又不同于正昆以曲笛为主,而是以唢呐或海笛为主奏乐器。奏时并多配以“大打”锣鼓点,从而造成一种音响强烈、气势磅礴的气氛.今举[三冲]一曲谱例如下以见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