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音乐>唱腔音乐之:二黄
唱腔音乐之:二黄
发布日期:2014-09-19  资料来源:汉剧志

  二黄类的基本腔叫二流,它是由中速三眼板(4/4拍)加上对偶句式的基本结构而构成。今简化成一眼板(2/4)的办法来看原貌。

  

 

  两者上句腔调基本相同,三个分句落音一样,结尾的半终止式也基本相同,只是旋律进行上稍有变化。区别较大的是下句,旦腔是生腔以宫为徵,在生腔主音上四度移调而派生出来的。这不仅是同宫异调,还有利于解决男女声大小嗓对唱时音域上的矛盾,即从相差八度变为相差四、五度。同时,也能较好地表现不同行当在性别、年龄、性格上的特征。只是净行为要突出人物性格,往往需要向上作出不规则的五度移位处理。

  这是按脚色的性别分腔,非指演员本身。汉剧自民国十三年(1924)后,有了坤角,应工唱功生行(包括老生)者渐多,她们虽是女性,但却不能顺其自然,高出男声四,五度的嗓音,而必须通过训练相适应,使其所唱必须是生腔。七小行传统则是用小嗓唱旦腔,男性演员工此行者亦复如此

  从生、旦两行基本腔的对比来看,它们既具有共性,又各有其特殊性。

  生、旦两行基本唱腔的共性表现:两者因系同宫异调,其调式音阶曲式结构完全相同;两者起落板眼节奏规律,表现在上下腔句皆为板起板落;两者在旋律进行上,基本上是以级进和小三度跳进为主;两者上句曲调大体相同,三个分句落音完全一样,一般多在“2”“l”“1”三音上,如用甩腔时,最后一音则结束在“6”音上;两者胡琴定弦皆为52弦,乐队习惯称它为“上把”,这是二黄生、旦两腔不同调式的主音。基于两腔共有的诸特征,致使二黄声腔具有平稳流畅,浑厚深沉的特征,长于表现沉思忧愁、感叹悲伤等情绪。

  虽然,生、旦两腔尽管具有以上不少共性,但它们还是各具特性。这种不同特性,主要表现在它们的不同调式,即生腔为商调式,旦腔为微调式;若生行行长腔时也同用徵调式,形成商、徵交替调式,以及由此产生不同调性色彩的鲜明对比。

  二黄虽有生、旦分腔,但分腔并不明显,原因就在于汉剧二黄旦腔是从生腔移调派生而来,它与生腔保持着一种似分非分的密切关系,它们之间的曲调,很容易互相转换。汉剧传统中,唱功生行在唱二黄时,历来就是商调式与徵调式同时运用的。例如《男绑子》刘秀唱“孤离了龙书案把皇兄带定”这段二流唱腔,就是两者互相转换的。同样,旦腔《三娘教子》李三娘唱“娘可叹儿的父早年命短”这段二流唱腔,也是这样。既成典型的微、商综合调式。即同宫系统内不同主音的徵、商调式交替。下面就是这样一个二流生、旦、净三腔的谱例。 

  

 

 

  二流又分快、慢两种形式。慢二流速度比较稳定。旋律变化丰富,上句腔较长。上下腔句及每个分句之间,均有较长的过门与短小的衬子。它的节奏匀称,唱腔质朴,除起腔及旦腔外,一般没有过多婉转的花腔和太长的拖腔,腔调功能偏重于在叙述中兼带抒情。快二流由于速度加快唱腔自然减缩。也更善于叙事与对话。两者板式结构相同。

  二流板式运用灵活,既可独立成段,又可同其它板式唱腔连接,纽成一个唱段。独立成段中,往往只唱一两句。最多四句就转入垛扳然后结束。这种垛板,不仅把二流腔中一切长过门予以取消,只保留上下句间的短衬子,而且腔句也要通过节奏紧缩,使其行腔的二流腔变为数板式的垛板腔·这种上句紧接下句,一句连着一句唱下去的二流唱段,就叫做二流垛板。垛扳腔格方整,上下句一般均为整齐的五板形式。前面所列三例中,都有这种垛扳的应用。

  二黄腔系以二流为基本腔,通过节奏的伸展、紧缩或扩散的手法,使曲调原型不仅在节拍、节奏上发生了变化,而且在行腔上,也更加细腻或简炼,从而产生出一系列不同板式。除上面所讲属于一板三眼(4/4)的二流外,还发展出了一板三眼(4/4拍)的[慢三眼]又名[二黄慢板][慢三眼垛板]又名[二黄垛板],节奏紧缩的一板一眼(2/2拍)的[二流类板],以及[散板][摇板][导板][滚板]等。

  慢三眼是一种演唱速度极为缓慢(每分钟不过三四十拍),曲调进行极为迂回起伏,节拍为一板三眼(4/2拍),属于倍慢板式这种极为别致的唱腔。由于字疏腔密,板缓吟长,曲调抒情性强,节奏繁复多变,适于抒发人物感叹悲伤、哀怨委婉的情绪。

  慢三眼是由互有变化的四个乐句、旋律十分优美的长腔所组成。起承转合,结构严整、俗称“四句二黄”。它的前奏过门除现今一般通用四板外,根据剧情需要,可以压缩成两板,也可伸展为六板、甚至十板的,故过去又叫它[十板头]。如曾用于《断桥》剧中。

  具有代表性的、别名[四句二黄]的慢三眼,是一个仅用四大腔句相连而构成的四句头独立乐段。如《重台别》一剧中,旦角陈杏元所唱“杏元女坐车辇泪流满面,朔风起黄叶落孤雁飞南,思家乡想故土不能得见,梅公子坐雕鞍珠泪不干”四句。

 

  一般用慢三眼的唱段,其唱词往往不止四句,这时就需要增用垛板来唱。设三眼垛板相当于二流垛板。这种慢三眼加垛的唱法,往往又是在第三句唱词的第三分句基础上,将尾部两字的曲调稍加变化,并使末一字长达四小节的行腔,紧缩为一小节,从而使得下面从第四句唱词开始,正式形成上下句任意反复的慢三跟垛板。此外,它还有从第一、二、四句中转入垛板的。垛板视唱词的多寡,可长可短,但最后又往往是在转入二流之后结束。

  二黄慢三眼生腔是一种四个腔句分别落在“1”“2”“1”“2”四个音上的七声音阶商调式曲调。它的垛板也是上句落“1”,下句落“2”的商调式。旦腔上句落“6”音,下句则是落“5”的徵调式。

  在二黄慢板中,有一种名为[喷呐二黄]的唱腔,用两支唢呐伴奏,主要用于二净、红生及少最小生、老旦戏中。一般翻背弓用假嗓来唱,突出表现激昂慷慨的情绪,故有“红生堂”之称。由于唱腔受了伴奏乐器的制约,调高腔直,朴实无华,颇具特色。它常与二流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唱段,速度也较慢三眼为快。

  此外,马蹄调是二黄慢三眼中的一种特性腔调,具有方整性的四句格式,并分别落在“6”“2”“1”“1”四个音上,这种结束在宫音上的转调手法,是为重要特征之一。还由于它唱腔古朴,旋律流畅,抒情高亢·富有韵味,起落又均有专用过门,名为[老板头][老板尾]。在生唱《男绑子》、《困曹》,净唱《探大营》,旦唱《艳伞》等剧中,用的就是马蹄调。

   

  二流夹板是一种紧接在二流垛板后面,为一板一眼(2/4拍)具有数板性质的板式。它不能独立成段,一般总是出现在垛板的下句腔中,后面仍可转回二流垛板,也可转入散板结束·它比垛板的节奏还要紧凑,是一种激情叙述式的过渡板式。

  

  在二黄传统唱腔中,除慢三眼、二流及其垛板、夹板是有板的唱腔外,还有自由节奏的散板,包括[散板][摇板][滚板][哭头][导板]等。它们都是以二流腔为基础,在调式旋法、行腔落音、腔节划分等基本结构上均榴同或大体一致,只在句式结构上,导板、哭头却基本上都只是一个上乐句(哭头也可用作下乐句),只能算是一个独立腔句,必须与其它板式的下乐句相连接,才能构成一个上下对偶句式的简单乐段。而散板和摇板。在曲调唱法上并没有多大区别;其不同之处主要在伴奏上。散板的伴奏,其节奏与唱腔是一致的,而摇板的伴奏,其节奏与唱腔却表现为一快一慢,如鼓板击节与胡琴过门约比唱腔要紧一倍。致使律动的快打和自由的慢唱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使两者在伴奏形式与表现功能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中,散板宜于表现悲伤愤慨、焦急不安等复杂的思想感情;也可用于叙事,如一般无关紧要的叙述、对话也常用它。而摇板所表现的情绪,就较散板更为悲切激动、强烈紧张。两者均可独立成段。也可与其它板式相连接。今举两例进行对比。

  

 

 

  滚板,它和散板不同之处主要是在唱法上。散板句逗分明,字的排列比较松散,而滚板却是一字追着一字,一句紧接一句的连唱。同时,在辙口、韵脚、字数等方面也比较自由。它常与散板结合在一起,插于其中以适应哭诉时的需要。哭头则是在滚板或散板当中以上句或下句形式出现的,唱中夹击乐,显得更为悲切,俗称[哭滚板]

  导板列为唱段之首的上句腔,起开导作用。二黄导板声调高昂激越,很善于表现人物激愤、悲伤的情绪。一般用于人物出场前在上场门内起唱的,名为[(内导板][大导板],其节奏较为伸展而长大;另一种用于在舞台上唱的,名为[外导板][小导板],其节奏比较紧缩而短小。不过,这种内外大小之名,须视剧情需要而定,必要时也可能出现幕内唱小导板,场上唱大导板这种相反的情况。

  二黄导板虽是由二流上句腔拆散而成,但由于散板化后,曲调伸展自由,旋律丰富多变,以形成多种不同落音的导板腔句,适于表现各种不同的人物情绪。如生行大导板多落“3”音,小导板落“2”音;旦行一般均落“2”音,净行落“5”音。下面三例,便是分别落于“2”,“3”,“5”音上的不同导板。  

  

 

 

  导板作为一个散扳式的上乐句。它的下面可接唱任何一种扳式的下乐句,如慢三眼、二流、散板、摇板等。但无论接什么板式,其导板与下乐句的落音是不能相同的,否则就违犯了上下乐句结构的规律。

上一篇:唱腔音乐之:反调 下一篇:唱腔音乐之:其它腔调
图片库
视频库
音频库
相关阅读
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程良美成为“
用旋律说话的艺术家——汉剧作曲
记两位老艺人的演唱
谈汉剧《借牛》的音乐
湖北省汉剧团体改启示录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内网门户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25号 电话:086-27-65398578 65398570 邮编:430071

Copyright @ 1997-2014 Hubei Province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7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