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轶闻趣事>大和尚李春森与鼓师董仲篪
大和尚李春森与鼓师董仲篪
发布日期:2014-09-18  资料来源:汉剧纵横谈

  继“汉剧泰斗”余洪元之后,堪称汉剧艺坛领袖人物的有两位,一位是董瑶阶(牡丹花),另一位是李春森(大和尚)。大和尚与牡丹花,一位唱丑角,一位唱花旦。两位艺术家亲密合作了几十年,他们合演的“对手戏”无一不精美绝伦,足令专家和观众为之倾倒。自牡丹花先生逝世后,大和尚先生除与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陈伯华合演过《闹金阶》这类“老彩”与“娃娃旦”的戏外,其他丑行与花旦的代表性剧目极少演过。一来是年事已高,二来按大和尚先生常说的就是“丑不丑,一合手”,只因没有合手的演员合作,只好干脆不演。一九五九年,老先生已七十有八,著名导演李紫贵从北京来汉决定给他拍《审陶大》戏曲资料片,但提出要修改剧本,老先生闻言执拗地说:“这个脚本,自我中年演到老年,历经数十年千锤百炼,字字都有讲究,一字都不能更改!”李紫贵又提出要“边排边拍”。话传到老先生那里,老先生却说:“要拍就拍,决不排练!”话虽如此,老先生还是邀请李紫贵等来到了他的房间。寒暄过后,老先生说:“听说李大导演要拍我的《审陶大》,今天就请指教指教,见笑,见笑”,说罢,脱掉长袍,手执纸扇,表演了一段陶大上场的身段。只见老先生以扇掩面,左手提袍,快速矮步登场,冲向马门口,亮相伸腰。两手急剧地左右挥展,双目机警地四下窥探。接着一个小箭步跳到台左,继续搜索,又一个箭步跑到台右,再归中场。右手以扇配合头部一上一下作了两个照面,再把扇子绕了一绕,发现四下无人,方才掸袖猛伸右臂,喝道一声:“走!”如迎逆风蹒跚下场,活脱脱刻画出了一个大伙强盗的心理与嘴脸。把李紫贵,陶金等名家看得目瞪口呆,大声叫好,连连拱手称谢,立即决定:“一字不改,二不排练,马上开拍!”说得老先生朗声笑了起来。

  图:《怀念汉剧前辈  热爱汉剧艺术》专场演出纪念册插图

  老先生晚年演出极少,但只要有演出任务,必须要从市戏校汉剧科请来任乐队教师的董仲篪先生司鼓,因为大和尚先生有言:“人到晚年了,演一回要精一回,要留给观众和后人一个好样范。所以,配角不好,不演;家业(指武场)不好,也不能演。”这便是老先生晚年立下的规矩——“两不演”,也是大和尚先生每演必请董仲篪先生来司鼓的真实原因和艺术原则。

  抗战胜利以后,董仲篪先生随“汉一队”回到了大武汉,并进入名角云集的“美成”担任了司鼓。从此,长期与大和尚、牡丹花先生合作。董先生十分敬重两位“领袖人物”的为人。大和尚先生曾经说过一句名言:“台下狡猾不能成器,台上老实不能唱戏。”因此,董先生以大和尚先生为楷模,在台下为人忠忠厚厚,老老实实,规规矩矩。而对大和尚先生台上的“道艺”,董先生则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心悦诚服。他十分认真地关注着大和尚先生在台上的一举一动,哪怕是一投手,一动脚都要有“安顿”,既符合所演的人物,又要让演员舒服。艺谚说“凡艺必须三分生”,哪怕演得烂熟人心的戏,老先生也会在台上有新的创造,新的变化,这就需司鼓人员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灵活多变,着着不落空,锤锤都存点!大和尚先生的戏感强、力度大,董先生琢磨出了以鼓与脚后跟同时振动的“击鼓法”。打大和尚先生的文戏与打武戏一样有力,深得大和尚先生的赞扬。大和尚先生曾经说过,作为一个演员要演好某个人物,必须要做到“心中有数,手脚有路,身上有功,台上有度”,董先生的司鼓也正是按老先生所要求的这样来密切配合表演的。

  据龚啸岚先生在《舞台行脚》“熏风录”一文中介绍说:“大和尚先生常常讲,汉剧丑行有一百八十出戏,拿不起一百二十出就算不得有真道艺。”这是多么惊人的数字啊!对比现在的演员,老一辈艺术家丰富的积累,精湛的道艺,多么值得继承发扬啊!况且,大和尚先生七十多岁时演的大多是“功夫戏”,如《疯僧扫秦》唱走马平板、沿用(出队子)曲牌,疯僧要演“六根不全”的姿势和似疯非疯的神态。大和尚先生晚年还能亮“金鸡独立”、“曲背蹲腿”、

  “大鹏展翅”等多种高难舞蹈造型。因此,对“家业”的密切配合要求甚严。又如《收痨虫》,表演复杂而多样化,大和尚先生在“川打击乐”中上场。在长时间的“马锣”声中,配合音乐节奏,表演一系列别致独特的神态与身段……

  董仲篪先生所执两根鼓签,长约五寸,用拇、食、中三指捏签,全凭手腕使劲,敲鼓撕边,签不翘头,签头击鼓、沉重有力、打出声响、清脆动听。执鼓签发点子、干净利落、清楚易懂,导引京锣、小锣、钹钵等,融为一体,其“惊扎锤”(打……才),甚为大和尚先生所喜。尤其是大和尚先生的“马锣戏”《收痨虫》,要求锣鼓点子必须丝丝人扣,不可错打一锤。如打济公的川锁锤,当济公唱到“实可叹世间人瞎了双眼”时,接打川丁丁锤(仓·仓浪切仓嘟浪),老先生抬头伸颈,抖眼亮珠,张口吐舌,右手食、中双指顺眼向前方指出,头、眼、舌、手所有的动作全应在最后马锣一击的一声响亮的“浪——”声中亮相,由于董先生聚精会神,与大和尚先生配合默契,总能激起满场观众暴风雨般的掌声。

  大和尚先生演完后笑呵呵地赞日:“嗨嗨嗨……董打鼓的鼓点子真是提精神啊!

  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大和尚和鼓师董仲篪二位先生皆先后作古,追忆研究大和尚、牡丹花等表演艺术家的文章不少,而追思鼓师、琴师等“幕后英雄”的文稿则极为鲜见。我本人曾受过董先生的教诲,进戏校汉剧科不久,学演《扫雪打碗》时,还十分幸运的得到董仲篪先生亲自司鼓,先生那“笃笃笃……”的刚劲鼓声仿佛依然在耳,每闻鼓声,大和尚先生的艺术形象和董老师司鼓的镜头便浮现于脑际。故敬撰小文,特留下这永不可忘却的纪念。

  (写于2007)

上一篇:典雅优美人才难得赞汉剧小生余少群 下一篇:傅心一——杰出的戏剧活动家
图片库
视频库
音频库
相关阅读
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程良美成为“
用旋律说话的艺术家——汉剧作曲
记两位老艺人的演唱
谈汉剧《借牛》的音乐
湖北省汉剧团体改启示录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内网门户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25号 电话:086-27-65398578 65398570 邮编:430071

Copyright @ 1997-2014 Hubei Province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7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