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轶闻趣事>话说北上的邓敏
话说北上的邓敏
发布日期:2014-09-18  资料来源:汉剧纵横谈

  京剧是集昆、秦、徽、汉等多种南北戏曲之优长而形成的“国剧”。其众尤以吸收徽、汉、昆的“遗传基因”居多。其他诸方面暂且不谈,本文只谈汉剧向京剧输送演员的这一话题。众所周知,从最早有名可录的就有王湘云米应先(米喜子),谭志道、汪桂芬、余三胜、王洪贵、李六、吴鸿喜(月月红)龙德云等等,他们直接北上进入“四大徽班”,为创立早期京剧作出了有目共睹的卓越贡献。奇怪是的,从乾隆年间直到新中国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似乎再也没有见过汉剧界转入京剧界的知名演员出现。有趣的是,自从改革开放的八十年始,由汉剧界转入京剧界的演员又多了起来,如邓敏(武生,青衣)、曾纯(文武老生)、方开柳(花旦)等,还有汉剧著名琴师刘志雄先生的孙女也由“汉剧”老旦“改成了京剧老旦”,陕西安康有一位汉剧男旦也改成了“京剧男旦。”最近更有一位因主演电影《梅兰芳》而一举成名的汉剧小生余少群,格外受人关注。

  出现这种多名汉剧“人才流动”的现象,有人戏称为汉剧的“二次”北上。我以为:就汉剧演员改演京剧真正成了大气候的应该首推邓敏。邓敏北上的成长,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一路走来,从她在汉学艺演戏,她的每一出戏我都曾看过多次。汉剧访日,我和向井芳树先生商定邀请她出访过日本(此时她已进人中国戏曲学院改学京剧),向日本观众表演过生动形象的“戏曲程式”。她在北京,直到进入中国京剧院,每演新剧目总忘不了发短信请我在电视中观看她的演出。这位从武汉走出去的青年京剧表演艺术家,对家乡一往情深,她的几部新作如《花木兰》、《图兰朵》等又都曾来汉给家乡父老乡亲作过汇报演出,真是“乡情浓似酒,口口令人醉”。她每次回汉演出的那种场面真可称是热情如火,感人至深。提起邓敏,总觉得有说不尽的话题。过去,我也曾写过她不少文章,似乎言犹未尽,因此,重新开篇,谈谈我视觉中的邓敏。

  图:本书作者与邓敏合影

  风萧萧雾漫漫星光惨淡

  “文革”结束后的头几年,被“尘封”了十多年后的传统戏冲破“瓶颈”与阔别已久的观众见面,以陈伯华、李罗克、王晓楼、童金钟、花碧兰、雷金玉、冷少鸣、程良美、戴湘平、颜克勤、吴思谦、黄三爱、陈新云、胡和颜、陶菊蓉、袁忠玉等为代表的汉剧名老艺术家和中年艺术家得以一展风采。“开禁”之时,汉剧着实“火”了一把。剧场门口竟排起长队争购戏票。面对一时的辉煌。再看看舞台上的演员,明显呈现的是一片“人才青黄不接”的景况。招收新学员,成了当务之急。邓敏就是在这种特殊的年代,背着她心爱的小琵琶考人武汉市戏校汉剧科的(她在汉口“红领巾小学”主攻乐器琵琶)。但她考入学校没有以弹琵琶为专业,而是编人“武旦”组练腰腿,练武功和刀抢把子。练了一段时间,这个身材纤长体质瘦弱的小女孩,终因营养不良,成绩平平被艺校建议她“退学”!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如同霹雳一声惊雷,几近击碎邓敏的“艺术梦”,方悟学戏是这般的残酷无情。她来不及细想,“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恳求老师们留下她,发誓苦练回报老师。她的诚心感动了校方,也感动了她的蒙师们,邓敏被留了下来。邓敏的父母,当时经济条件十分窘迫,为了让女儿能加强营养,刻苦练就硬功夫,她妈妈每天炸点花生米,从汉口赶到汉阳归元寺庙去叫卖,因为那里的游人多。在“风萧萧雾漫漫星光渗淡”的黑夜,邓敏“涮腰、踢腿”;在“天蒙蒙云卷卷旭日东升”的清晨,邓敏又在“舞剑,开打”……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汇报演出之际,邓敏主演的《拦马》以优异的成绩获得满分。一九八六年,分配到武汉汉剧院青年实验团成为了一名合格称职的花旦演员。可她并没有满足自己的初步成功。听说全省将举办青年戏曲演员比赛,她居然报了一个“大冷门”,她要拜市京名武生郑丹为师,学演他的“拿手好戏”《挑滑车》参赛。此言一去,石破天惊,人们瞠目结舌,谁也不敢相信,邓敏的“梦想”可以成真。郑丹老师也是位“拼命三郎”,激将和鼓励邓敏说:“你敢学,我就敢教;你敢演,我就敢卯上:不争第一,也要争个第二!”邓敏可真是下定了“不蒸馒头争口气”的决心,不拿下《挑滑车》,决不罢休!古语说“天道酬勤”。邓敏一天早晚三遍功,汗透三套衣,“起霸,走边,马困泥,且念,且唱”精神抖擞苦练了大半年。1987年的“全省青年大赛”上,出现了奇迹,邓敏主演的《挑滑车》荣获“银奖”头名。“姑娘演武生,汉剧第一人”的创举,又荣获全国晚报“新闻杯奖”!邓敏所获的虽是“银奖”,却是她在艺术生涯中所提到的“第一桶金”!

  图:《挑滑车》邓敏饰高庞(1987)

  一路行来,不觉得月上东山

  全省赛事拉下帷幕,全国“央视”京剧大赛又开。邓敏心想:“我是在湖北一地发展,还是走出湖北再攀艺术高峰呢”?她和父母,师长们商量后,终于决定北上京城,寻找那位在电视银光屏上多次露面的老艺术家评委,人称“武生泰斗”的王金璐先生。立志要拜在他的门下,向他学艺。不达目的,决不回头。这一行一拜,实际上就等于改换门庭要演京剧了!此时,我刚好被市文化局局委任为该青年实验团团长,对于邓敏“北上拜师”,我也曾犹豫再三,如果不放她走,她决心已下,这个九匹骏马也拉不回的武汉倔姑娘,照样可以赌气“北上”。经向上级汇报请示,与其双方僵持,不如大大方方送她去。全国人才流通天天讲,为何不让凤凰占高枝呢?邓敏“北上”学艺后,我们当然殷切希望她学成归来继续演汉剧。如果她能在北京站住脚,也算是汉剧又向京剧输送上了一个人才。于是,由时任院长的戴湘平和我,还邀请了他的恩师郑丹及武汉晚报文艺部主任吴大棠先生等“护送”邓敏一路进京拜王金璐为师。王先生的夫人是湖北宜昌人,一见邓敏小老乡,两眼喜得泪汪汪。整整大半年的时光,王先生口传心授,严字当头,冬天大雪飘飞,他不顾年迈,顶着刺骨寒风挤公交奔赴陶然亭“盯”着她练;练完功排戏,排完戏再练功。王金璐先生先将两出拿手的“看家戏”《挑滑车》、《八大锤》毫无保留传授给了邓敏。此后,她又重回武汉,请汉剧艺术大师陈伯华亲授其代表作《二度梅.重台》。“名师出高徒,京汉两下锅”。只有想不到的追求,没有登不上的高山。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一步一个脚印的行进,十八岁的邓敏,以以上三出京汉久演不衰的经典折子戏,一举夺得第六届梅花奖。京剧评论家吴小如教授撰文说:“一将实难求,人才要爱护”予以褒奖;中国剧协主席曹禺题词:“成功只是开始,更美好在未来”予以祝贺;诚如京城书家著名米南阳所书,邓敏拜师“如虎添翼”,邓敏的演出轰动了首都。接着,她在北京自费求学三年。此时家境好转,其父经商所获,倾囊相助女儿学艺,先是攻读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本科,后又考入研究生班。邓敏在不平坦的艺术之路上,一路艰难行来,跨越一步又一步门槛,一道又一道难关,在“梅花奖”的领奖台上,邓敏的脸上终于再次绽开了“不觉得月上东山”的喜悦。

  图:京剧《花木兰》邓敏饰花木兰(1)图:京剧《花木兰》邓敏饰花木兰(2)

  山高万仞入云端

  艺无止境。邓敏进人中国戏曲学院后,终于放弃艰苦钻研了八年之久的汉剧,全身心地投入到了京剧的怀抱。在高手如林的京城,她要以自己不懈的努力,过硬的实力,大美的魅力来征服观众。秉承“转移多师是吾师”的历代各家求艺经验,先后拜过的京剧男女老师就有艾美君、王小蓉、宋丹菊、刘秀荣、谢锐青、沈世华、于玉衡、苏稚、曲咏春、李景德、李玉茹、王金璐、梅葆玖、杜近芳等十多位大家之多;我国著名物理科学家何祚庥(京剧票友)还亲自和该剧其他两位编剧一起,为她把汉剧剧本《木兰从军》(方月仿改编本)重新整理改编成京剧《花木兰》,推荐给她付排后赴欧美等国公演,引起巨大的世界反响。近年她还连续演出了《杨门女将》、《梁红玉抗金兵》、《文成公主》、《陆文龙》、《佘赛花》、《天女散花》等精彩剧目。尤其集五年之久,筹备新排的《图兰朵》(吴江,孔远编剧、曹其敏导演),邓敏所饰演的女主人公图兰朵公主,在深入领悟剧作家剧本内含的基础上,成功刻画出了图兰朵“以智慧寻觅真实爱情,以多情而勇敢的精神与命运抗争”的艺术形象,把中国京剧版的《图兰朵》打造得颇具中国文化艺术特色和传统京剧的古典韵致。从经典京剧声腔旋律中吸取滋养,又融进中国民歌与意大利歌剧中的某些特性音乐元素,邓敏演唱的图兰朵唱腔既有传统京剧之美,又有现代艺术之新。她的表演突破了行当的限制。处处从人物出发,从情感人戏,塑造了一个深情美貌,聪慧可爱的崭新艺术形象。当我在湖北剧场观看完该剧后,一个在京剧,汉剧舞台上从未见过的公主形象,一直存留于脑标。我发自内心的感叹,从汉剧舞台“北上”走向京剧殿堂的邓敏在艺术上日臻成熟了。她那从小酷爱的琵琶,借助“图兰朵”的纤纤素手弹奏出来的优美乐声,仿佛从山高万仞之巅响彻云端,在我的耳畔久久的回响……

  (写于2009)

上一篇:汉剧收藏家彭超 下一篇:情系汉剧的陶菊蓉
图片库
视频库
音频库
相关阅读
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程良美成为“
用旋律说话的艺术家——汉剧作曲
记两位老艺人的演唱
谈汉剧《借牛》的音乐
湖北省汉剧团体改启示录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内网门户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25号 电话:086-27-65398578 65398570 邮编:430071

Copyright @ 1997-2014 Hubei Province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7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