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百家纵谈>谈汉剧《借牛》的音乐
谈汉剧《借牛》的音乐
发布日期:2014-09-19  资料来源:历史文献

  《借牛》的音乐是我们武汉汉剧一团搞音乐的几个同志集体设计的。领导对我们很关心。从方向、原则到具体唱腔的安排,都给了我们很多重要的指示。演员也给我们出了很多点子。

  戏曲音乐怎样表现现代的革命内容?怎样革新?有很长时间我们心中没有底。领导上给我们提出了三点原则:一、革新要从内容、人物需要出发;二、必须群众化(过去汉剧不太通俗,即使在湖北地区,广大群众也听不大懂);三、不能脱离汉剧。中南区的领导同志指示过:京剧要姓“京”,汉剧要姓“汉”。过去我们对这一点理解不深,以为只要姓“汉”了,就会有局限性。去年,我们看了京剧《红灯记》,得到很大启发。印象最深的是,《红灯记》的音乐既具有鲜明的京剧音乐特点,又恰当的表现了革命的内容,作到貌似神离,矛盾统一。《红灯记》使我们认识到,传统的戏曲音乐经过改革,同样可以表现革命的内容。

  《借牛》的音乐设计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进行的。《借牛》是喜剧,它通过比较诙谐的笔调来描写人民内部矛盾。这个戏的风格是欢乐、活跃、明快的。本来,传统汉剧在表现喜剧时,音乐上一般采用小调,我们感到《借牛》虽然是喜剧,但所表现的思想比较严肃,因此采用了正调西皮作为基调。用正调来表现喜剧,风格不易统一。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作了这样一些尝试:一、变化板式结构;二、大量运用说唱形式;三、选用各种传统唱腔加以融化;四、采用小锣包腔的办法;五、创造了一种西皮夹板。

  《借牛》有三段主要唱腔:春花一段,刘大伯两段。春花回娘家去借牛来耕自留地,在路上,她心情很愉快,唱的一段腔,用的是慢西皮。这段腔在旋律上保持了传统慢西皮的特点,落音基本上没有改变,但板式变化很大。原来每句结构的安排是:两、两、三,每两个字来一个小过门,句子不够连贯。我们取消了中间的小过门,把前面的四个字连起来唱。同时改变了原来文雅、抒情的唱法,以表现春花的欢快心情。在后面“都夸我,又能干,又聪明,手又巧,心又灵”处,用了夹板,加上小锣包腔(用小锣夹在唱腔里,每个音都敲一下),用以增加欢乐气氛。最后的拖腔则是吸收了丑角的腔调。刘大伯出场,是刚刚收工回家,悠悠扬扬的赶着牛,公社的美景使他心情十分舒畅,引出一段慢西皮唱腔。 “霞光满天现彩云”是描写景色的美丽,按传统的唱法,很正规,不够活跃,现把旋律加以变化,情绪活跃了,“人民公社好光景”这一句强调了一下,音提高了,表现他对公社的感情。 “老汉越活越年轻”这旬发挥了一下,用老传统戏《张三赶妻》中的一段吹腔,旋律基本没变,只是调式上变化了一下。一

  以下是大段念白,是通过刘大伯介绍牛的好处,来表现他爱牛之心。到最后的半句唱起来了,用的还是《张三赶妻》的唱腔。很多尾腔的地方加了小锣,使情绪显得很活跃。

  第三段主要唱腔是:在刘大伯追上牵牛的春花之后,对母女两人进行劝说和批评。这一段唱完全用央板。在传统汉剧中,只有二黄有夹板,西皮没有,而且没有单独使用过,都是跟在正板后头使用一下。夹板字起字落,接近说话,中间没有过门。为了避免呆板,我们加进了一些过门。这一段唱词用了二十八个“家”字,每句都落在“家”字上。传统唱腔中,这种手法用得很多,群众很欣尝,我们在现代戏中也试着用一下。因为戏快结束了,如果还是正正规规地唱一大段,观众会接受不了。其中“公社花开香万家”一句是用了两个不同的旋律,“公社花开”,用了《四郎探母》中四郎对母亲唱的一句“每逢花开,儿的心不开”这一句。的前半段唱腔,这一段唱腔原来情绪对比很大,“每逢花开”的情绪很开朗,“儿的心不开”的情绪很压抑。我们吸收前半句唱腔,用在“公社花开”这一句上。后半句“香万家”借用了《社员都是向阳花》的曲调。目前,戏曲音乐接受民歌、歌曲的影响很不小,导演也要求我们尝试一下,我们觉得这个歌曲的调子和汉剧音乐很接近,内容也很合适,因而就用了这个曲调。这里。没有借用整句旋律,而是把旋律剪接了一下。到了“贫下中农要做公社的红管家"这一句,我们处理成刘大伯和母女三人的合唱,表示母女两人的思想也转变了。最后的拖腔还是吸收了《张三赶妻》的拖腔,这个拖腔贯串全剧,使音乐得到统一。

  《借牛》的乐队,为了强调喜剧气氛,加了笛子(过去只在过门中用)扬琴、琵琶、中胡等,配器上也比以前丰富了些。锣鼓主要用在刘大伯追牛的一段中,用法有了很大变化,我们是根据身段动作的需要,把传统的曲牌打乱了,能用一部分就用一部分,然后把它们串连起来。

  通过《借牛》的音乐设计,我们认识到传统戏曲音乐如果用的好,完全能够很好表现革命现代戏。

  前些日子,我们团下乡了三个月,完全参加劳动,改造思想。我们也演了一些新戏,如《妇女队长》等。演出后,收集农民的意见。很多社员说:“唱的倒很好听,就是昕不懂”。我们在武汉这样的城市,对群众听不懂这个问题是体会不深的,这次农民直率的提了出来,我们才有了深刻的认识。农民听不懂,怎样改才好?我们给农民开了欣赏会,把汉剧的各种唱腔唱给农民听,请他们来鉴别,那个腔那一句容易听懂,那个腔那一句听不懂。

  事后我们总结了一下,农民听不懂的原因是:

  一、词的问题:对于文雅的、不顺口的词句不好懂;又讲究文字,又符合农民习惯的词句好懂。

  二、旋律问题:花腔多、拐弯多的听不懂。象《宇宙锋》里“事到此”三个字,第一个字唱了许久,才唱出第二个字,听到第二个字的时候,观众早已把第一个字忘掉了,这样就不好懂。汉剧的二黄、反二黄群众最听不懂,因为它们的腔多。我们曾把老反二黄的词改为“吃萝卜,咽白菜”等农村生活语言,群众还是听不懂。这类字少腔多的唱腔,连我们搞这一行的人也有时听不懂,那群众就更听不懂了。群众反映比较不好懂的是二流、慢西皮。我们在设计《借牛》的音乐时,就注意到字与字之间不该要花腔的就不要。把慢西皮“日落西山”连成一气唱,也是为了使群众听的懂。群众比较好懂的,是摇板、散板、中速的一字板。在《借牛》中,春花唱的“趁着天黑无人问”就是一字板。群众最好懂的是夹板,板起板落,接近说活。我们设计《借牛》的唱腔时,也照顾到这一点,用了很多夹板。

  三、唱大嗓好懂,唱小嗓不好懂,旦角唱的尖嗓子不好懂。我们现在有时改用本嗓唱,就是为了使群众容易听懂些。

  这次欣赏会给我们很大启发,认识到群众不是完全不懂汉剧,但是要群众听懂汉剧,必须对汉剧的腔凋进行选择和改造。

  李金钊

      (原载《人民首乐》1966年第一期)

上一篇:记两位老艺人的演唱 下一篇:湖北省汉剧团体改启示录
图片库
视频库
音频库
相关阅读
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程良美成为“
用旋律说话的艺术家——汉剧作曲
记两位老艺人的演唱
谈汉剧《借牛》的音乐
湖北省汉剧团体改启示录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内网门户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25号 电话:086-27-65398578 65398570 邮编:430071

Copyright @ 1997-2014 Hubei Province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7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