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剧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后>汉剧大师陈伯华忆1960年全国戏曲名旦角讲习班
汉剧大师陈伯华忆1960年全国戏曲名旦角讲习班
发布日期:2014-09-18  资料来源:历史文献

  自1956年首届全国戏曲演员讲习班以来,已时隔4年,这又是一次难得的梨园姐妹聚会的机会,大家又可以暂时抛开一些缠身的杂事。

图:陈伯华在讲习班

  当时许多著名戏剧家亲临驻地,给她们讲课。梅兰芳先生不仅亲自讲课,而且还和俞振飞先生合作为她们示范演出了《游园惊梦》。又有一次,梅先生兴致勃勃地和她们聚在一起,当时在场的还有俞振飞、马师曾、红线女、常香玉、袁雪芬、吴祖光等同志。梅先生向他们谈了他的表演艺术经验,并且边谈边比划,别看他快60岁的人了,可身段还是那么优美自如,手指还是那么柔美灵巧,陈伯华暗自佩服他基本功之深厚。

  一天,陈伯华突然接领导通知,要她为讲习班作个人专场演出,他们已发了调令,武汉有关演出人员会迅速赶来北京。演出地点在文艺大楼小礼堂。由于是给名家、行家演出,又由于在小剧场小范围演出,艺术的透明度极大,于是陈伯华等都认真准备,战战兢兢,丝毫不敢松懈马虎。

  演出的剧目:开锣戏是田汉先生早已看中的《断桥》,接着是《宇宙锋》,《柜中缘》为大轴。演出前,剧场一反平日的交头接耳的谈话,大家屏气静心地等待。陈伯华神情高度集中,但并不紧张,她只想演好这场戏!

  《断桥》一开始,她扮演的白素贞,白衣白裙,小碎步轻快出场,象征着白娘子在云端里行走。一个圆场下来,梅先生和梅葆玖就带头鼓掌,接着全场掌声雷动。梅先生亲自登台给陈伯华献花。

  梅先生说:“你走的台步真是太漂亮了,真像草上飞。”

  陈伯华笑着说:“这是向您学的。”接着她又说:“梅院长,汉剧白素贞某些唱腔总使人感到单调、生硬,我就将您的唱腔糅进来了。您在京剧《生死恨》中‘耳边厢又听得……’一句中的哭诉之声的行腔,至今都是我心目中韵味隽永的唱腔,我把它用在此处,不知妥不妥当?”梅先生满意地点点头说:“你唱得委婉动听,哀艳感人极了。”

  得到梅先生的鼓励,陈伯华感激地说:“谢谢梅院长,不过我更希望得到您的批评。”

  《宇宙锋》是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的获奖剧目,赵艳容是相府千金,大家闺秀。与这一角色形成强烈反差的是《柜中缘》中的刘玉莲,小家碧玉,天真无邪。

  自上届讲习班观摩了河北梆子剧团李桂云大姐的《柜中缘》后,据有关媒体报道:川剧情景的美好回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为满足当地群众的文化需求,经与天津市人民政府协商,于19609月,将以张美华等人为主要演员的天津市复兴河北梆子剧团调往呼和浩特市,组建成为内蒙古艺术剧院下属河北梆子剧团,于此不难看出河北梆子剧种在蒙族地区所具有的群众基础。

  名旦许倩云和名丑李笑非已将其改成川剧弹戏,演出后大受欢迎。据说中央戏剧学院还把川剧的导演请去排改编成话剧的《柜中缘》,也取得很大成功。

  在川剧移植《柜中缘》的同时,京剧也移植了这出戏,北有吴素秋,南有李玉茹。评剧、豫剧以及我们汉剧均移植了这出戏。

  因此这台晚会,名家们以及各剧种的“刘玉莲”们都把艺术视角聚焦在汉剧《柜中缘》上,尤其是陈伯华扮演的刘玉莲的角色上。陈伯华扮演的刘玉莲出场了,她轻挥彩帕,用雀跃的娃娃旦的小碎步从台侧长距离穿过台中,走到台口,转动水灵灵的眼睛,一个生动活泼的亮相。随后她目光平视扫向中场,东张西望,似乎在匆忙寻找妈妈。当她一回头看见妈妈时,便轻快地转身,划着双手,用同样的小碎步跑到妈妈面前,娇声娇气地叫妈,挨着妈问“喊我出来为么事啊?”娇憨而可爱。观众免不了知趣地一笑,但笑声还没有过去,观众便立即和陈伯华同时地进了角色。全场鸦雀无声,然后不断地爆发出一阵阵的掌声和大笑之声。

  汉剧《柜中缘》的演出得到了在场名家的高度称赞,尤其令他们感到意外和叹服的是,人们只知道陈伯华平素擅长演端庄凝重的青衣角色,想不到她在《柜中缘》里演得如此“别有妙处”,刘玉莲的一回眸、一闪身、一抛巾、一亮相,均演得娇憨天真、声情并茂。她的刺绣、开门、上柜、下柜,做得轻盈利索,活泼可爱。大家一致认为汉剧《柜中缘》是一件精美的艺术珍品,它格调高尚清新,情趣盎然,既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有汉剧自身传统艺术的魅力。

  第二天,应讲习班之邀,陈伯华的这台晚会又献演了一次。

  梅先生看了戏后十分高兴,他对陈伯华说:“你现在正处在一个艺术创作的旺盛和成熟时期,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所演剧目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要抓紧机会多排些戏,尽力多搞几出艺术精品来。”他还表示自己将争取到武汉去一次,给陈伯华排《奇双会》、《凤还巢》和《游园惊梦》。

  陈伯华听了自然十分高兴,一直企望梅先生能来汉给她排些戏。孰料此次相见,竟成了永诀。196188日,梅先生突然谢世。噩耗传来,陈伯华悲痛难忍,哪有心思再排什么戏呢?希冀他来汉的美好夙愿竟未能得偿,这是她终身的憾事。

  在讲习班学习的日子里,另一件事深镌在陈伯华的心头,也成为她一生中最幸福的回忆。

  一天上午,陈伯华和袁雪芬、常香玉、红线女等四姐妹接到有关部门的通知,周总理和邓大姐请她们晚上去赴家宴。正在学习的陈伯华等人顿时情不自禁地雀跃起来。她们虽都是四十来岁的人了,但竟像活泼少女似地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笑个不停,真是心花怒放,难以自持。

  陈伯华清晰地记得解放初期,是周总理对戏曲界老艺人的礼贤下士、关怀备至的行动感召了她,坚定了她重返汉剧舞台的决心和勇气。

  她也清晰地记得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会演时,她因演出时偷看伟大领袖毛主席而忘了台词,是敬爱的周总理善解人意,首先给她解除思想包袱,她才得以取得了成绩。会演后,汉剧团应邀到怀仁堂向中央首长演出《宇宙锋》,是总理第一个到场和大家谈笑。他看演出,津津有味,不时与其他中央首长悄悄交流。演出结束后,周总理上台祝贺演出成功,并和大家合影留念。第二天,没想到总理又亲自到他们驻地来看望大家。他平易近人地坐在演员们中间,详细地询问了汉剧的源流、行当、唱腔、演员、剧目和现状,还问了陈伯华和吴天保等人的个人情况,认识了她的化妆师和琴师。最后他高兴地说:“陈伯华同志,你的一出《宇宙锋》就反映了汉剧艺术的无比丰富,汉剧是大有前途的。”

  以后,周总理每次到武汉,总要问:“陈伯华同志在吗?”有时她在乡下演出,半夜赶回武汉。有一次总理路过武汉,正好剧团在省政府礼堂演出《张羽煮海》。直到快演完时,人们才发现总理静悄悄地坐在一个不引人注目的偏角里,聚精会神地观看演出。戏演完后,总理会见了大家,并以商量的口吻对陈伯华说:“伯华同志,我作为一个观众,对你们提点小小的意见:戏曲乐队在台口伴奏,压住了演唱的声音,也影响了观众听戏的效果。我看是不是可以把乐队搬到台上侧幕里去。拆掉那堵乐队的墙,让观众和演员更接近些。”剧团心悦诚服地接受了总理的建议,随后就将乐队搬到侧幕里去,果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957年,陈伯华巡演出到北京,在全国文联大楼小礼堂作了一次小型的汇报演出。当时天气炎热,大家汗流浃背,没想到总理竟也提前来了。他穿了一件打了补钉的旧汗衫,摇着一把芭蕉扇,兴趣盎然地观看了汉剧演出的《二度梅》。散戏后,他满意地点点头说:“伯华同志,你的戏演得好,表演和演唱都大有进步。”然后又语重心长地对她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春满园嘛!我希望你能培养出三个‘小陈伯华’来,汉剧的将来就有希望了。”

  19599月底,陈伯华率领汉剧团到北京作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剧目是《二度梅》、《穆桂英智破天门阵》等。101日晚上,剧团正在长安剧场演出《二度梅》。戏演了一大半,总理却匆匆忙忙地来了,一坐下就看戏。听人说总理是陪同外宾观看了焰火后赶来的。看完戏,他便上台和演员一一握手,亲切地问长问短,就像一位慈祥而亲切的长者一样。总理的记忆力确实惊人,陈伯华的化妆师、琴师,一些主要演员的名字,他都能很清楚地叫出来,有时还很幽默地开开玩笑。他对陈伯华说:“你们的戏演得好。但有一点值注意,演少数民族最好不要丑化,这不利于我们的民族团结。”他还告诉陈伯华,因为自己太忙,不能一口气看完她的戏,只能抽空断断续续地看。果然,以后几天的演出,他常常不声不响地进剧场,又无声无息地出剧场,据说把陈伯华演的戏全本看完了。

  陈伯华等4人谈到总理就没完没了。也好,这样时间可以过得快些。好不容易捱到了黄昏,她们立即象过节一样梳妆打扮起来,然后就站在院子里焦急地等着总理派来的轿车。也不知道过了多久,车来了,她们都欢呼起来。

  夜幕低垂,繁星闪烁,长安街上灯火辉煌。不一会儿车驶进了中南海,一片绿荫和花香,一切显得那么静谧、庄严、美丽和温馨。

  邓大姐微笑着站在家门口等待,看见车一停,她就走上前来和她们四姐妹握手。她边让她们进屋,边说:“总理临时接见外宾去了,一会就回来,他走前一再叮嘱,要我代表他欢迎你们。”

  总理的客厅十分朴素、整洁、舒适,靠墙放着几张旧沙发。大家坐下后,邓大姐亲切地说:“总理对你们这些艺术家和文艺事业是很关心的。他早就想找你们谈谈,这次他就亲自安排了这次聚会。”邓大姐真是一位慈祥和蔼的大姐,她很体贴她们,亲自递过水果,一一询问她们的情况,甚至话及家庭生活。大家都畅所欲言,谈笑不拘。

  谈笑间,饭菜摆好了。邓大姐招呼着她们入席就座。有人迟疑了一下说:“我们等等总理吧。邓大姐和蔼地笑了:“总理嘱咐过了,不必等他,我们边吃边等吧。”不久,总理满面春风地回来了。大家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总理连忙摆手说:“快坐下,坐下,别客气,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总理一坐下来,就招呼大家:“吃菜,快吃菜呀!”说着,他就亲自往她们碟子里夹菜,和大家谈笑风生,亲如家人。

  这时陈伯华兴奋不过,端起一杯酒递给总理,感谢他的邀请。总理端着酒杯,稍稍迟疑了一下,然后举杯一饮而尽,笑着对她们说:“今天是难得的聚会,你们都在北京。来,大家边吃边聊吧。”

  后来陈伯华才知道,总理当时身体不太好,医生禁止他喝酒,就是宴请外宾时也只是轻轻地抿一点,而她却不懂事地敬一杯白酒,至今想起来还感到懊悔。总理却毫不介意,详细地向陈伯华等询问了各剧种的情况,然后说:“我们国家刚庆祝了十周岁生日,十年来你们为戏曲的推陈出新做了不少工作,是有成绩的。人民感谢你们,党感谢你们。但这还不够,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明确认识,戏剧只有表现时代,才有生命力。现在舞台上的传统戏似乎多了一点,你们演过现代戏吗?”

  “演过。”

  “有像传统戏那样的优秀保留剧目吗?”

  大家面面相觑,一时回答不上来。

  总理用缓和的口气说:“这就有点问题了。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我们今天蓬勃向上的新生活是劳动人民创造的。我们的艺术家有责任去歌颂他们,表现他们。”他用炯炯有神的目光扫视她们,然后继续说:“你们看,我说得对吗?”

  “对!我们一定按照总理的指示去办。”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当然,传统戏也要演一些。”接着,他转向陈伯华风趣地说:“汉剧源远流长,促成了京剧的形成。有史料,有根据嘛!你们不敢说,我敢说。全国许多省都有汉剧,这个剧种古老,有丰富的传统艺术。主席也讲过了的。汉剧是大有发展前途的。你是中南地区四大名旦(另三位指常香玉,红线女和尹羲)之一嘛,有责任承上启下。”

  总理的话,使陈伯华感到既欣喜又惭愧。欣喜的是总理对戏曲传统艺术了解得么透彻全面,见解多么精辟深刻,对她们又有多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惭愧的是她对汉剧刚刚做出一点成绩,就获得总理的肯定,并寄予殷切的厚望。“总理的指示,我一定努力去做。”陈伯华喃喃地答道。

  周总理爽朗地笑了起来:“我们是一家人叙家常,别说什么指示。”过了一会,他认真地说:“最近我同有关方面商量过了,全国主要剧种都应该各自建立剧院,形成艺术中心,以便更好地发挥地方剧种的作用,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央决定:全国要建立八大剧院。广东建立粤剧院、武汉建立汉剧院、上海建立越剧院、河南建立豫剧院……你们都当院长,回去后要马上积极筹备。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可以直接找中央。”

  大家一听,都高兴得眉开颜笑,鼓起掌来。没想到总理政务那么繁忙,还对地方剧种的发展考虑得这么细致而具体。她们纷纷表示,回去后要尽快把剧院办起来。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午夜。但是她们的心情激动,谈兴正浓,如果不是担心影响总理的工作和休息,她们真恨不能多在总理身边待一会,聆听他的指示和教导。总理和邓大姐把她们送到门口,姐妹们依依不舍地坐进了轿车,从车窗里陈伯华还看见他俩远远地站在门口向她们挥手告别。大家的泪水无法抑制地流了满脸,一股滚滚的热流在心中翻腾。

  学习班一结束,陈伯华连夜离京返汉。到家后来不及同久别的老母亲谈家常,她就赶忙将总理的这次会见和指示向省、市委领导同志作了汇报。当时湖北省委书记王任重同志和省长张体学同志立即表示支持。于是,马上着手武汉汉剧院的筹建工作。

  1961年元旦,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命名的武汉汉剧院在武汉隆重成立了,陈伯华任该院第一任院长。

 

相关视频:

【欣赏】陈伯华《二度梅》

【专访】陈伯华轶事

下一篇:周总理亲引汉剧路
图片库
视频库
音频库
相关阅读
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程良美成为“
用旋律说话的艺术家——汉剧作曲
记两位老艺人的演唱
谈汉剧《借牛》的音乐
湖北省汉剧团体改启示录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内网门户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25号 电话:086-27-65398578 65398570 邮编:430071

Copyright @ 1997-2014 Hubei Province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7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