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剧与京剧>我与汉剧表演艺术家贾振南先生的相识
我与汉剧表演艺术家贾振南先生的相识
发布日期:2014-10-16  资料来源:历史文献

  我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十分酷爱京剧,对京剧的剧目、流派及很多唱段如数家珍,我虽算不上十分精通,但也算得上一个地道的京剧迷。家中所收藏的京剧音像资料远到百代、高亭公司的唱片,近至现代各种曲目的vCD。由于我对京剧的喜爱对其它剧种便不听不看,使我成了一个对中国戏曲除京剧之外对其它剧种不甚了解的人。

图:贾振南 

  三年前深秋的一个傍晚,应朋友相邀去到一间茶楼“侃戏”。汉剧“一末”名家贾振南先生正好坐在我的对面,经朋友介绍我们相识了。宽松的环境、优扬的琴声、无拘无束的谈笑便很自然的谈到了戏曲。当贾振南先生谈到汉剧大师陈伯华的表演风格上时,他那惟妙惟肖、出神入化的表演使我感到惊叹!(十几年前我工作的公司与陈伯华大师同租一层楼,我们在一起相处两年,对陈伯华大师的表演有些了解)随着话题的深入很自然的谈到了汉剧“一末”的唱腔与表演,他用他那洪钟大吕的宽厚嗓音唱了一段《兴汉图》中的“小导板”。佘音未绝我便被汉剧声腔艺术深深的吸引了。与其说是贾振南先生的唱段吸引了我倒不如说是汉剧的声腔艺术吸引了我。那一夜我有幸结识了不少汉剧名家,如程良美、熊留华、吴绍毓、熊小柱、陈志生等,那一夜更使我有幸得与贾振南先生成了莫逆之交的好朋友。短暂的相聚使我喜欢上了汉剧,使我看到了汉剧与京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与贾振南先生的交往越来越多,他经常带我去看汉剧。三年来我看了不少汉剧剧目,如:《哭祖庙》、《打灶神》、《柜中缘》、《烹蒯辙》、《扫雪打碗》、《男绑子》、《二王图》、《状元媒》、《三国》、《兴汉图》……,屈指算来也有几十曲戏之多,通过观看汉剧和与汉剧表演艺术家谈戏,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汉剧,我深深的爱上了这个具有四百多年历史的剧种。

  我国是一个具有三百多个剧种的戏曲大国,各剧种形成的主要因素有二点:l、语言艺术;2、声腔艺术。各剧种的语言艺术是受当地语言所属语系的影响,声腔艺术则是受当地自然环境、人文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影响。京剧、汉剧的语言艺术同属北方语系。

  京剧形成之初,当年余三胜、谭鑫培、王九龄都是湖北人(谭鑫培的父亲谭志道就是唱汉剧“九夫”的演员),为了适合自己创造的唱腔旋律而又要达到“字正腔圆”的理想起见,乃把他们的湖北口音(其实是武汉口音)带进了京剧。这就是形成了京剧中的“湖广音"。京剧就是用这种“湖广音”组成了有特色的“韵白"。京剧是集各地方剧种优点而大成的剧种,京剧“西皮”板式的声腔艺术多来自于汉剧中“西皮”板式。京剧《辕门斩子》中“见老娘施一礼躬身下拜……”就是运用了汉剧中的九腔十八板,才使得这段唱腔变得快炙人口。京剧有很多久演不衰的剧目都是从汉剧中移植过来的,如《刀劈三关》、《贺后骂殿》、《上天台》、《状元媒》、《宇宙锋》、《四进士》等。正是贾振南先生带我走进了汉剧,我才更清楚的认识到汉剧对京剧的形成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京剧在建造自己艺术宫殿时汉剧起到了坚实基础的作用。通过了解汉剧使我深感汉剧对京剧艺术的形成所作的贡献决不亚于徽班所作的贡献。

  

  

丁日忠  企业家

  

上一篇:汉剧京剧艺术家同台合演《宇宙锋》 下一篇:报纸:探路京城 重振声威
图片库
视频库
音频库
相关阅读
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程良美成为“
用旋律说话的艺术家——汉剧作曲
记两位老艺人的演唱
谈汉剧《借牛》的音乐
湖北省汉剧团体改启示录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内网门户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25号 电话:086-27-65398578 65398570 邮编:430071

Copyright @ 1997-2014 Hubei Province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7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