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剧对中国近代革命事业的贡献>汉剧艺人抗日活动鳞爪——汉剧流动抗敌宣传十大队纪实
汉剧艺人抗日活动鳞爪——汉剧流动抗敌宣传十大队纪实
发布日期:2014-09-18  资料来源:汉剧史研究

  为调查了解抗战时期的“汉剧流动宣传十大队”(下面简称“十大队”),我们采访了张春堂、夏国英、罗惠兰、胡玉凤、杨伟、张锦华,汪洋生、刘金凤、刘金屏、何鸣峰,刘国栋、杨伯龙、刘继鸣、黄化龙、胡常海等健在的老队员,加之笔者(刘小中曾在汉剧总队随傅心一做勤务员工作,后参加二队流亡到后方)的回忆,现将所获情况整理如后。

  “十大队”产生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国共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为形势所迫,在军委会下设了政治部(陈诚任部长,周恩来、黄琪翔任副部长),政治部又下设第三厅,负责宣传工作。193841日三厅成立后,周恩来同志特别提出要重视对地方戏曲艺人的了解和团结,支持和帮助,并指定在艺术处(田汉任处长)戏剧科内增设分管戏曲工作的人员(见阳翰笙《第三厅——国统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个堡垒》,一文)。不久,三厅就决定开办了“战时歌剧演员讲习班”,在汉的汉剧艺人几乎全都参加了讲习班。在讲习班开学典礼的大会上,三厅厅长,讲习班班主任郭沫若作了振奋人心的讲话,这个讲话内容的核心部分,后经田汉同志整理,成为《战时歌剧演员讲习班班歌》的歌词,由冼星海谱曲并亲自教唱。

  歌词如下:

      “同志们,别忘了,第一,我们是中华民族的儿女,第二,是戏剧界的同行。抗战使我们打成一片,抗战使我们欢聚一堂。我们要教人必先自教,要强国必先自强。戏剧的盛衰,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我们要把舞台当着炮台,要把剧场当着战场,让每一句话成为杀敌的子弹,让每一位观众拿起救亡的刀枪。对汉奸走狗,我们打击!打击!打击!对民族的战士,我们赞扬!赞扬!赞扬!鼓励起前进的勇气,消灭妥协的心肠。同志们,大家团结起来呀,永久为光明而舞蹈,永久为自由而歌唱,歌唱,歌唱,永久为自由而歌唱!”

  汉剧艺人通过讲习班的学习,提高了爱国主义的思想觉悟,他们积极排演了发扬民族气节,激励抗敌斗志的反侵略的历史剧,如《江汉渔歌》(田汉编剧)、《平倭传》(李一风编剧)、《岳飞精忠报国》、《梁红玉擂鼓抗金兵》、《穆桂英大破天门阵》、《花木兰从军》、《淝水之战》、《卧薪尝胆》、《文天祥》、《戚继光》等。还紧密配合抗日斗争的形势,上演了《放下你的鞭子》、《上海血战录》、《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血战潜江》、《送哥上前线》、《复仇》、《最后一计》、《 汪精卫卖国求荣记》、《傀儡皇帝》、《除汉奸》、《老邻居》、《最后两弹》等时装戏,揭露了日寇汉奸的丑恶嘴脸,鼓舞了爱国军民的抗敌斗志,艺人们自身也受到了深刻教育,艺人们发誓“坚决不替敌人歌舞升平”,“坚决为民族保存正气,与抗战共始终”。并经过挑选,青年艺人王顺琴,祁国文、沈新民等六人被批准入伍,奔赴到抗战前线。

  1938年,武汉三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爱国献金活动,当时的口号是:“救国不分男女老少,献金不分钱多钱少”及“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等。 “七、七”纪念大会活动,武汉三镇都举行了盛大集会,晚间有火炬游行,马路两边设有献金台。武汉各剧种联合献金公演。一天,田汉同志在给讲习班的艺人讲课时,号召大家回去做一件背心、写一封慰问信,以便集中起来,送往前线慰劳抗日将士。活未说完,汉剧花衫演员韩宝艳,赶紧取下耳环交给田汉同志,她说:“我献一对金耳环慰劳前线的战士。”众人一见,热烈鼓掌,并纷纷踊向讲台踊跃献金。京剧演员徐碧云、楚剧演员沈云陔及田汉同志都捐献了六十元。艺人们有的献三元、五元,有的献一角、两角,还有的艺人身无分文,便当场脱下自己的衣服作为捐献。

  汉剧花旦演员张美英、新牡丹等人,倡议到剧场和电影院去卖花、卖糖,以增加献金数量、宣传抗日救国。这一倡议得到数十名汉剧艺人和京剧女艺人的热烈响应。她们组织起来,清一色地身穿兰布旗袍,胸前用白丝线绣着“更新”二字,表明自己今天已是爱国的文艺战士,再不是过去的旧戏子。她们有的端着一盘盘糖果,有的捧着一束束鲜花。在戏剧和电影开演之前,一面卖糖、卖花,一而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和《大刀进行曲》等抗日歌曲。张美英,刘金凤、新慧琴等人还上台演讲:“同胞们!日寇侵犯,国难当头,为了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抗战将士在前方英勇杀敌,他们用生命和鲜血来保卫我神圣国土,保卫大武汉;我们后方的父老兄弟姐妹们都要支援前线,慰劳杀敌的将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慷慨激越的语言,在观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他们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热忱。有的用法币、铜元、银元,有的当场取下手表、金戒指、金耳环来买糖、买花,情景十分感人。

  卖花姑娘们在献金活动中建立了诚挚的友情,其中有十位积极分子结为异姓姊妹,当时人称爱国艺人十姊妹,她们是:张美英(汉剧花旦)、云仙子子(汉剧青衣)、新慧琴(京剧青衣)、万盏灯(汉剧花旦)、黑牡丹(汉剧青衣)、花艳云(汉剧花旦)、盖鑫培(汉剧老生)、碧艳云(京剧青衣花衫)、黄美云(汉剧青衣)和刘金凤(汉剧花旦)。

  “十大队”的成立

  汉剧元老傅心一先生,是湖北省戏剧界活动家,他曾参加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被选为常务理事,任总务部副主任。他受郭沫若、田汉、洪深、欧阳予倩等人革命思想的影响极深,在一九三八年初就组织了一个“共和班”(没有班主的分账戏班),后改为“汉剧宣传队”,留一笑、熊长春,傅桂杰三人领头,全班男女八十余人。此班建立后在武汉郊区邻县进行抗日宣传活动,演出以爱国主义思想为主题的剧目,如《卧薪尝胆》、《文天祥》、《粱红玉》、《河山再造》、《放下你的鞭子》等剧目,还编创一些抗日爱国的唱词在街头宣传,受到田汉同志的赞扬。本年四月初政治部第三厅成立后,布置了宣传周活动,由田汉同志提议,傅心一带领“汉剧宣传队”演员余春衡、花兰芳(罗惠兰)、留一笑等人演出《打渔杀家》,受到了热烈欢迎,演出后三厅领导同志还专门设宴招待。宴席上,田汉同志把令体队员逐一向郭沫若、阳翰笙、洪深等同志作了介绍,受到领导的赞扬。郭厅长向全体队员敬酒,并寄希望说:“抗敌宣传工作,如同前方战士打敌人一样,遇到大的困难要坚持到底,要争取最后胜利。”这次演出和领导同志的亲切接待,对宣传队队员的教育鼓励极大,在汉剧界影响极深,为后来“十大队”的建立从思想认识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久,周恩来同志通知郭沫若同志邀请部分主要戏曲演员在汉口“帮可花园”开座谈会,他号召说:”希望地方戏剧团体在大后方把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的工作担负起来,这是全民抗战的需要,也是我们对民族,对子孙应尽的责任。”

  “第三厅为支持地方剧团的撤退,以政治部第三厅名义将民间剧团组建为流动宣传队,签发番号和军用照,并补助旅费,帮助他们全数撤退到湘鄂边境和川、滇、黔去。”(以上行文均见:《新文学科》杂志。)

  汉剧全体艺人在周恩来同志的亲自号召下,包括主要演员、乐队、管箱、伙房、龙套等都热情报名,并提出“绝不给敌人演戏”的口号。武汉的各个剧团都在同一时期组织起来了,从此开始了武汉全体戏曲艺人的大转移。

  汉剧组织了抗宣总队。

  傅心一任总队长;吴天保任总务主任;樊笑天、唐庸三任总务副主任;李汉卿、刘小中为勤务员。

  十大队队长和队员名单如下:

  一队:队长:周天栋;副队长:余春衡、夏桂斌。

  队员:张春堂、李长芬、陈雏凤、万仙侠、雷顺兰、孙长发、沈燕飞、梅斌标、汪天松、华云飞、徐美玲、陈凤钦、夏德卿、刘国栋(后参加六队)、郑润、陈文银、董忠石、小连等百十余人。

  二队:队长:留一笑;副队长:熊长春、傅桂杰。

  队员:盖鑫培、吴金庭、九龄童、张玉娥、熊小桂、新化龙(后参加八队)、王玉山、花兰芳、红艳蝉、小小牡丹花、冯炳南、陈天南、王育山、梁春满、刘小中等百十余人。

  三队:队长:江春庭;副队长:胡友喜、张锦华。

  队员:张××、高凤按、高凤兰、刘三六、吴良民、万佑斌、黄长华、赵仪鹏、段云花、新化姣、闵凤凰、董玉亭、丁春雄、朱飞奎、张玉喜等七十多人。

  四队:队长:樊笑天;副队长:吴翠山。

  队员:盖叫天、肖春惠、刘长山、韩顺荣、余桂芬、邱志奎、刘和尚、花凤珠、郑天霞、陈惠龙、周小去等八十多人。

  五队:队长:朱洪寿;副队长:徐继声。

  队员:尹春保,宋春山、刘金屏、刘少华、肖德保、邓云凤、黄美云、熊克奇(后参加一队)、金桂琴、李四立、李桂成、刘金凤、李桂馨、金克奇、朱天奎、胡长连等百十余人。

  六队:队长:唐庸三。(无有队副) 

  队员:黄鸣振、胡子嘉、何鸣峰、刘顺娥、大和尚(李春森)、陈春苟、文天雄、袁顺芳、杨伯龙,韩宝艳、韩玉琴、贺玉才、陈正奎、傅小保、黄天奎等百十余人。

  七队:队长:杨九龄;副队长:黄玉林。

  队员:陈春芳、姜寿峰、刘继鸣、群仙凤、李天中、汪小保、杨天佑、黄爱按、彭天祥、王春凤、张美英、游武奎、红宝莲等百十余人。

  八队:队长:徐春庭。

  队员:陈光炳、黄春元、何芙蓉、卓别林、新化龙(后参加)、马斌华、何美蓉、张天霸、樊顺林、李艳琴、胡常海、毛惠君、小兴旺等七十余人。 

  九队:队长:陈二红;副队长:曾天福。

  队员:杨小红、魏平原、李罗克、李春龙、万盏灯、向洪奎、群秀芳。

  十队:队长:翟双平;副队长:吴天梁。

  队员:郭天胜、陈大奎、白麻子、小天新、郑凤元、小天华、花艳秋、花小秋、涂财南、舒财茂、夏玉寿、贺义颂、张亚一、徐义煊、胡凤松等百十余人。

  以上汉剧十大队由政治部第三厅组建撤退转移到大后方,每队签发了军用护照(三月一换),并补助了贰百元的旅费。汉剧十大队由六月陆续出发奔往川湘鄂边境,有的到鄂北豫西返陕南山区。

  各队在大后方宣传演出活动

  一队:386月由武汉长乐戏院出发,百余人大队路过民生路时,两旁群众和队员同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欢送汉剧抗敌流动宣传第一队。头一站到了沙市,在街头宣传演出《除汉奸》、《放下你的鞭子》等节目,受到了沙市爱国群众的欢迎,在剧场演出了《卧薪尝胆》、《淝水之战》、 《江汉渔歌》、《梁红玉》、《哭秦庭》、《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节目,激发了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他们当场献金,同呼口号,同时也带动了沙市文艺界抗敌宣传活动。

  在沙市演了两个多月后,武汉即将沦陷,沙市局势非常紧张,抗宣一队便山沙市疏散到宜昌。宜昌的局势也同沙市一样,整天响着防空警报,人心惶惶,市面异常紧张。在这种情形下,汉剧一一队想乘船上川又没有路费,武汉“罗宾汉。”报社长夏国斌在重庆得知此情,他邀清了一些资本家,想把汉剧抗宣一队接上重庆改为“时代戏社”,开戏院牟取暴利。他们就派夏国斌到宜昌接戏班。同时,汉剧抗敌流动宣传队总队长傅心一也得知抗宣一队的情况后,也由重庆赶到了宜昌,当场骂走了夏国斌。傅心一找到了他所认识的一位红十字会的负责人,要求发给了全队队员难民证,沿途每天每人能领取四角钱的伙食费。于是带领抗宣一队经过二十五天的艰难跋涉,餐风露宿,徒步到达了万县。即日开展了街头宣传演出,受到当地群众的热烈欢迎。傅心一先到重庆与大华剧院打好合约后把全队接到了重庆。

  抗宣一队在重庆演出的剧目受到文艺界和广大观众好评,他们还化装上街游行、宣传。  (夏国英化装文天祥,李长芳扮岳飞等民族英雄。)一队的演出和宣传在群众中影响很大,有些爱国人士写文章在报上给予鼓励和赞扬。

  在重次演出了半年后,由于遭到了日寇飞机的连日轰炸,把重庆的下半城轰成了焦土,队里戏衣箱、行李和用具全部被炸毁,队员们被炸得四处逃散,不少人以做小生意、做小工、擦皮鞋、卖报度日。两月后,傅心一先生又将分散的队员召集拢来,并由罗惠兰、花中侠、龚汉辉三家各捐出五十元,买米开伙,租了戏衣箱,恢复了抗宣一。队,还办起了训练班(汉字科班)。但因经常受到敌机轰炸不能演出,抗宣一队只得雇了一只白木船,队员们拉着缆绳,沿长江而上,到了江津、合江、泸州等地,找古庙万年台演出,(露天场子)演完上船睡觉,就这样过着流亡生活,坚持抗日宣传活动。四O年,抗宣一队由合川演出后到了北碚三陕实验区演出,后来这里就成了汉剧一队抗日时期的根据地。

  四一年,有一次在澄江镇演出,营业情况很不好,每天演出收入只能吃一餐稀饭,还欠下当地债款,生活极度困难,又没有路费转移别地。这时遇到话剧抗敌宣传队电影界的演员白杨、陶金、张瑞芳、舒秀文、关宏达等数十人,到澄江镇拍摄运河影片外景,他()们看到了汉剧一队的困境,发挥同行之间的友谊,帮助汉剧一队演出了三天,还了当地的债务,又有路费开展了新的码头演出,后转回到了北碚。

  汉剧抗宣一队在北碚得到一些革命领导同志和广大爱国人士的关怀和支持,引起了国民党当地教育部机关人员的注意,他们经常来审查演出剧目,下令禁演了《江汉渔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等剧目。怀疑汉剧一队有共产党员,暗地发展了三名伪三青团员,监督抗宣一队行动(解放后在反右斗争检举出来了李长仙、胡少庭)。汉剧一队长期在四乡露天草台演出,餐风露宿,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这时箱主怕损坏服装,要收回衣箱,大家只好忍饥挨饿,积累资金买了一付衣箱服装,在这种极度困苦的日子里,汉剧三十年代的十大名角之中的名丑熊克奇,名老旦陈凤钦、名琴师曾少华都是因无钱医治被病魔夺去了生命。汪天松在成都冻饿而死。沿途也死了很多队员就地安埋了。

  四三年,汉剧一队在成都演出,由于队里死了一些名演员,有的名演员又离开了队,营业情况十分不佳,只有向前台老板黄亚光借高利贷过生活,由此困住在成都。后来队员们把吴天保请到成都演出,营业情况才有好转,《卧薪尝胆》、《哭秦庭》等剧目和优秀传统节目一挂牌,戏票就一抢而空。演《取成都》刘璋让位一剧,受到了广大观众和川剧同行贾培之、周企和、张德成等人赞扬,川尉名演员经常来看吴的戏,并互相交流艺术经验。演出合约已满,吴天保意欲回重庆,可前台老板黄亚光首先抓住吴天保威胁说:“你是想站着走?还是想睡着走(打死)?黄是成都数一数二的流氓头子,又是伪稽查处长,一队无奈只好接了尹春保,余春衡等人,在成都又继续演了一个多月后,请了当地川剧名演员调解才离开了成都。

  四四年,一队因内部不和,请来了傅心一先生调解,改组后,由夏国斌、李长芬、张春堂三人领导。    

  在合川演出汪文白同志新编的《钦差大臣》,其主题是大骂卖国贼汪精卫投降日寇,演了两天深受群众欢迎,却遭到国民党教育局的禁演。接着税务局、伤兵、特务三方面联合,有企图的看戏不买票,在剧场横冲蛮撞闹得观众不敢看戏,他们还勾结前台老板,从前后台拆账作手,改过去的正三七为倒三七,队员李小建、董忠石、陈麻子三入只说了两句不同意,就遭到了毒打,很多同志身受重伤,陈麻子被打致亡。傅心一知道此事后请求教育局打官司,但他们官官相卫,这场官司也不了而了之。他们还以“抗战非常时期,不许娱乐”为由,将一队赶出了合川。

  汉剧一队坚持了八年抗战,争取了最后胜利,胜利回到了武汉,直到解放后投入到党的怀抱。一九五二年,新生汉剧团,民众乐园汉剧组同汉剧一队合并建立了武汉市汉剧团(现武汉汉剧院)

  二队:九月由武汉出发到达湖南长沙,首先在街头宣传,后在万国戏院演出《梁红玉》、《卧薪尝胆》、《河山再造》等新编的爱国主义新戏。受到长沙市的群众和文艺界同行的欢迎。这时武汉即将沦陷,长沙每天都有敌机轰炸,警报通霄不停,市面上很紧张。二队这时演两天停三天,一个月后就停演了。十月,武汉快要失守,长沙加紧疏散人口。二队想疏散到湘西往贵阳后方去,但护照期满不能通行。听说第三厅要转移到湖南箩等了半月众人的伙食费发生了困难。这时田汉l司志到了长沙,叫汉剧二队先到沅江演出后,再由湘西往贵阳后方去,并把留一笑留在长沙等待三厅到了衡阳换了军用护照后再归队。于是,队员们各自拿出钱来抢购了船票,沿河的船支不敢靠岸,队员们就顶着衣箱道具淌水上了船。可到了沅江,县政府硬说他们是旧戏班,不是宣传队,不接待, 不准演出,连街头宣传也不行,队员们只能靠主要演员拿出来的钱供养度日。一月后,长沙焦土抗战,全城焚毁的消息传到了沅江,顿使沅江街市混乱,人心惶惶。宣传队有十几个主要演员弃队到沙市往四川逃去,还有几个在长沙没有搭上船的队员也向衡阳走了。剩下的七十余人,大部分都是五十岁以上的老演员,有钱的主要演员也不多,熊长春、傅桂杰召集大家开会说:“现在是大敌当前的非常时期,有的人为逃命要走,我们不能强留,剩下的老的有七十多岁的老师,少的有十五岁的龙套,最困难是眼前没有了伙食费。我们是坚持等队长换回护照,还是各自逃命?”大家听后暗自落泪,默不作声。开了两天会,在会上有的老人说:“当初,在昙华林第三厅吃西餐,厅长、处长们都说过,抗敌宣传工作和前方打仗一样,是个流血牺牲与敌人拚命的工作,遇着了再大的困难也不要怕,要抵抗它!”有的说: “过去唱草台遇到无人接下台演出,经常挨饿肚没饭吃,到大街上卖唱,也要把戏班保住。今天大敌当前,又是政府领导我们组织成的宣传队,没有饭吃想办法,不能说挨饿肚就把宣传队搞垮了,那真对不起图处长。"大家提出不愿解散,要等队长调换护照回来一起再往湘西逃。为解决吃饭问题,宣传队里八个演员和龙套(陈天兰、梁春满、熊小桂、王育山、吴全元、王双全、刘小中、秦明凡)自愿下乡讨饭,先是八人,后是二十多人下乡讨饭牛乡下农民见是搞宣传工作的,都愿把米把油,有的将大担的苕也把给他们。这样又度了一个多月,队长留一笑终于换回了护照,大家看到队长领了护照回来,一个个喜之不尽,特别是年老艺人高兴得直淌泪花。留还告诉大家说:“田汉同志已打电话同常德新世纪剧场给我们联 系好了,我们要速到常德。”这样,二队雇了一支木船,在去往常德的途中经过一个叫“游行塘"的集镇,镇上很热闹,宣传队想在镇上演出两天,搞几个伙食费,通过交涉,镇公所才同意演出一一天。这时队上的前站人员回来报告说:新世纪剧场前台老板不同意用汉剧抗敌流动宣传队的名称打合同,只能用戏剧班社名义,不是这样就不接受我们演出,关于我们对外叫什么名字和宣传活动与前台无关。众人一听心内冷了半截。队长留一笑心中有数,就是护照也无作用,三月期满再到哪里去换?到了常德只好用戏班名称打了合同,但对外还是用“汉剧抗宣队”的名字。和武汉一样,头一天化装上街宣传,开始演出唱班歌深受观众的欢迎,营业很好。但常德是日寇轰炸的重点地区,每月要轰炸五、六次。四○年初,敌机狂炸了常德,二队十多人受了重伤,常德闭市半月,队员四处逃走,有的搭了常德汉剧草台班,队长留一笑看到难以维持,他把队章留下往沙市逃走了。二队在副队长熊长春、傅桂杰领导下,离开常德到长沙、湘潭演出,受到了国民党党部百般刁难,街头宣传只准在小街背巷人稀的地点,《江汉渔歌》被禁演,问其理由?他们说是上级指示。连“班歌”也说有问题不准唱。并以偷娱税罚款、劳军公演加多场子,逼着二队又回到了常德。这时二队里老艺人,因轰炸中毒患上了瘟疾病,无钱医治,死了十几人,埋葬在常德北门外七里桥,这是汉剧二队的祖坟山,共埋葬三十余人。前台老板看到二队人死多了.行当缺少,营业不好,想换戏班赶走二队。在这种情况下队员们每天只吃一餐饭,以维持二队的存在。七七纪念日,还是照常上街宣传演出《放下你的鞭子》,含着泪唱“九一八”流亡歌曲,汉剧二队本来已成为一群流浪儿。七月十二、十三号,这是常德有名的被敌机疯狂轰炸的两天,由早到晚敌机来回十多次投弹,把常德炸得火焰冲天,血肉横飞,尸骨遍地。半月后,二队能集中起来(包括伤残在内)的队员只有三十多人,实在难以维持下去了,前台老板通知二队搬出剧场。一九四○年七月二十九日是汉剧抗敌流动宣传第二队告终解散之日,三十多人抱头痛哭了一场,半夜打鼓佬龙望生(六十五岁)在常德小南门抱着一对板和千子投江而死。小生周桂林双目失明,在常德德山投水,倒流了七里没有沉下去,被打渔人救活。其他队员各自参加第六队和荆州一队。

  汉剧二队是一个草台班子的班底人员,经常受国民党反动派压迫和污辱。衣不终身,食不终口,长期在四乡跑码头过着流浪江湖生活,所以他们能受得住这种十磨九难,大多数是旧社会下层艺人,他们终身难忘昙华林第三厅那一次郭老敬酒的希望,这些老艺人不忘和首长们同席而坐的情景,到了最终班散人亡,还说对不起郭厅长,田处长对我们二队的爱戴和希望。汉剧十大队到后方最凄惨是汉剧二队,汉剧界人人皆知,到如今在老艺人心目中都还念念不忘。

  三队:八月份由武汉出发到沙洋、襄樊、河南豫西南阳等地。大队出发到沙洋敌饥沿路轰炸,沙洋就死了名老艺人黄双喜(民国初年“三鼎甲”榜眼小生)。在襄樊演出《岳飞精忠报国》、《陆登尽忠》、《平倭传》、《戚继光》新编的爱国主义题材的剧目,特别是街头宣传,轰动了全城,广大的爱国群众写标语大加l赞扬,每天演出观众拥挤不堪。在襄樊演出了两月后,武汉失守在即,襄樊遭到了敌机狂炸,副队长胡友喜被敌机炸死,十多人受了伤。剧场被火焚毁,众人拼命把衣箱抢了出来。敌机又接连轰炸两天,三队队员挑着衣箱步行到老河口。队长江春庭,小生黄长华因被敌机炸伤病死在老河口。在老河口演出一年多,护照期满,加上当地换了城防军队,县政府和城防军经常刁难,每月指定劳军、捐献,十多场捐献的基金被当地政府老爷们贪了污,三队有人出面向他们问了几次献金的款子问题,他们很恼火,“你们不是抗日宣传队,是一伙旧戏子,要你们劳军公演是看得起你们,若被上级知道你们不演劳军公演的戏,马上要你们停演!”自那以后,他们每天七、八点钟搞“防空演习”,满城熄灯,停止娱乐。实则是他们暗中捣鬼,不让三队演出。汉剧抗敌流动宣传队,内部组织为共和班,政府没津贴,靠自己演出卖多多分,卖少少分,由于长时间不能演出,全队人员生活发生困难,只好转移到了河南南阳,南阳地区每县都演汉剧,湖北的汉剧去了更受当地群众欢迎,有了这个营业条件,更好开展宣传工作。但当地警备司令部,每天以维持剧场秩序为名,前面要排座位,他们的“长官”来了另加座位。有些副官经常到后台想玩弄污辱女演员,几次遭到队员们的反抗,“我们是抗敌宣传队,不是旧戏班,演出时间不许闲人到后台乱闹”。并把这写成标语贴在上台门上,触犯了这些老爷们。警备司令部强迫把堂子的座位占了,使观众买了票没有位子坐,一连几天剧场发生争吵,他们也不管,霸占座位不起来,前台老板不敢出面同他们交涉,三队同志向他们讲理,当众丢了他们的面子,他们更是怀恨在心,公开写条子叫女艺人去唱堂会,三队队员把来人骂了一顿:“老子们是抗敌宣传队,不是旧戏班,滚你妈的蛋!”后来,他们一面派人换了便衣闯闹栅子,一面下令禁演所谓的“坏戏”。把守栅子收票的刘三六(五丑)为向他们要票,被他们拉到剧场旁边活活给打死了,并抓走了副队长张锦华,封了剧场。半月后,他们以所谓抗日非常时期,戏班人事复杂为由,将三队驱赶出了南阳市。张锦华幸亏南阳汉剧班搬了当地绅士出面说情才得以释放。

  从此后,三队只能在豫西四乡演出。一年多的时间里,他们走遍了石桥、元潭、唐县、赊旗等地。由于贫病交加,死了几位中年队员(花旦闵凤凰、花脸丁春雄、朱正奎)。四二年又回到襄樊,坚持演出了几个月,老师又死了几个,不少演员又往湖南湘西走了,队员有减无增,难以维持,四二年中旬三队告以结束,散班时他们仰天疾呼:“抗战!抗战!天上有日寇飞机炸死了我们的亲人,地卜有国民党的‘老爷’们打死了我们的亲人,最后直逼得我们队散人亡!”后来这些艺人看到武汉沦陷,有家难回,都参加了南阳汉剧团。

  五队、六队、七队是三八年一卜月在武汉快要失守时才离开武汉的。最后汉剧总队工作由唐庸三负责,基本上把武汉的汉剧艺人都疏散转移到了大后方。五、六两队乘轮船到了沙市,七队只走了一半人员,一半人员没有搭到船支。有少数同志步行到了后方充实到其他汉剧各队。

  武汉失守,不少剧种班社都在沙市集中,这时沙市群英荟萃,名角云集。轰动了沙市这一座昔日的“戏迷城”。五队在鄂西舞台,六队在沙市戏院。两队演员阵容齐整,到街头宣传演出活报剧。《放下你的鞭子》。剧场演戏前,男女队员齐唱“班歌”、“义勇军进行曲”、“大刀进行曲”深受广大群众欢迎,演出的传统戏多是以伸张正义,抨击邪恶、除暴安良、抗击外侮为内容的优秀剧目。如《卧薪尝胆》、《草桥关》、《哭秦庭》、《文天祥》、《平倭传》、《江汉渔歌》等。为宦传鼓动人民抗战热情,还及时编演了大量的时装戏(即“现代戏”),如:《傀儡皇帝》、《血战潜江》、 《可怜的我》  (唐庸三编剧)、 《送哥上前线》(马文藻编剧),以及《最后两弹》、 《转变民心》等。还有大和尚(李春森j演《瞎子闹店》、 《流民图》  (即打花鼓),在戏中他编了些抗敌新词。

  汉剧五、六两队往沙市是比较突出的抗敝宣传队,他们演出新编剧目多,参加抗敌(劳军公演、慰问、献金、游行集会)活动多。凡是演小时装戏《可怜的我》、 《血战潜江》、 《最后两弹》,场场客满,台上台下打成了一片,演到敌人对人民奸掳烧杀的悲惨场而时,观众泣不成声,台下观众呼起“打倒日本鬼子!”的口号,演到群众献金的场面,观众把金戒指、银元、铜圆向台上丢,当场献金的数字比一场售票的钱超过两三倍。五、六两队在群众中影响极大,在文艺界汉剧威望最高。

  同年十一月底,在刺沙各宣传队联合成立了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荆沙分会,群众选举了汉剧六队队长唐庸三为该会会长,理事徐继声、沈云陔、刘筱街、郑亦秋等人,凡入会者,发一枚同形金色会员证章。为抗敌捐献,每周一次各剧种宣传队联合义演。唱戏的艺人在群众中间声价倍增,都是爱国的艺人。

  但是,驻扎在存沙市的国民党某军军长肖志楚,看了六队的戏,起了淫心,派他的付官,名为清主要演员畅谈饮宴,实为想玩弄污辱女演员。 六队的主要花旦新牡丹(陈伯华之妹)艺术高超,由于没有应允被肖驱逐出沙市。国民党军统特务纪明元(后投降日寇当了汉奸),他手下一批小特务仗势欺人,作恶多端,当时在沙市只有汉剧五队、六队女演员多些,在群众中间声望高些,所以这些恶霸特务找汉剧宣传队捣蛋的时间也多些。六队队员杨伯龙、陈惠龙、刘国栋不服,对他们说:“下后台执行你们的任务,不许胡闹,不然找上级谈话”。他们趁躲警报时,将杨们龙、陈惠龙、刘国栋等人打了一顿,纪明元出面还要抓人坐牢。后经过“中华戏剧抗敌协会”出面调解,招待陪礼,纪明元才下地罢休。就这样五、六队在沙市演了一年多。不久荆沙也要疏散人门,各队都准备向大后方流动。这时汉剧抗敌流动宣传第八队由沙洋逃到沙市。演员逃散了一半,缺行少人, 经过中华抗敌协会荆沙分会唐庸三等人的帮助,把各队流散的演员和沙市当地演员有:何芙蓉、何美蓉、陈光炳、黄春元、樊顺林等四十余人, 充实到汉剧八队。汉剧抗敌流动宣传队在沙市演出一年有余直到日寇进逼沙市,汉剧五、六、八三队,也分别撤往湘西南各地,有少数同志奔往川滇一带去了。这一年多汉剧抗宣队给荆沙人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后来群众一谈到抗日战争,就想起了昔日的汉剧流动抗敌宣传五、六两队。   

  一九四三年,日寇疯狂向湘西进攻,把湘西大城市炸成了焦土,连中小城市也不放过。三个宣传队在敌人的围攻和轰炸之下到处逃难,过着流浪生活。

  五队在湖南津市演出,日寇进攻津市,全队队员渡河向慈利大庸转移,船行到河当中遭到敌机轰炸,当时汉剧唯一的中年小生李桂成见衣箱起火,奋不顾身扑在衣箱之上灭火,被敌机机枪射死,十多人受重伤。汉剧抗敌流动宣传第五队,在目寇侵略者的残杀和国民党反动派摧残和压迫之下,落得了队散人亡的悲惨结局。

  六、八两队及荆沙的两个汉剧分队,在日寇侵入到湘西时,各队的队员分散脱险,逃出了敌人的包围。五、六两队少数队员逃到了衡阳会合后组成了临时汉剧宣传演出队,三天难演两天戏,终日难保两餐饱,只有靠做小、生意卖糖果弄钱度日。

  八队有少数同志逃到了四川重庆,全队队员只剩下一半,在大城市难以应付演出,只能跑小城镇演出,在丰都城同楚剧宣传队的逃散队员有:冯雅南、花艳秋,江容奎、杨俊樵等十多人合作同台(两度班)演出,也只能暂时维持生活。

  尤其是汉剧五、六两队,名老艺人和中年著名演员甚多,是十大队中除第一队外,比较人才“集中的重队。婉惜的是沿途每走到一处就死去一些队员,他们的艺术结晶没有传下来,汉剧界的同仁个个痛心。

  汉剧抗敌流动宣传十大队,到了抗战后期除了汉剧一队抗战胜利回到武汉,其他九队,都落得队散人亡,离乡背井四处流浪,有的老艺人沟死沟埋,路死路埋。中年艺人三三两两靠街头卖场求吃度日,但他们不屈不挠,坚持抗战,视死如归,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好儿女。

  抗战八年,汉剧抗敌流动宣传十人队和沦陷区的演员,在日寇铁蹄之下遭到残杀和敌机轰炸,又遭受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汉剧艺人死亡人数竟达两三百人,在汉剧界有名望者就有一百多人如下:

  一末:余洪元、刘炳南、陆瑞庭、廖双元、易长元、李长顺、周大洪、筱洪元(女)、余小岩()、张美琴()、玲娃娃(女)、小云龙()

  二净:朱洪寿、邱志奎、菊长胜、向洪奎、徐厚德、陈光炳、吴金庭、张速奎、陈全奎、周均奎、刘双坤、陈金奎。

  三生:钱文奎、陈二红、肖春惠、王洪林、易顺保、李长惠、郭叫天、陶心斋、筱洪亮、杨九龄、筱红保()、筱云亮()、陆文亮()

  四旦:冷天仙、许云霞、水仙花、陈宝珠、周云花、雷顺兰、朱海卿、云仙子()、玲仙玉()、兰凤秋()、新兰芳()

  五丑:熊克奇、胡友喜、赵小长、沈燕飞、陈腊生、容玉山、刘三六、钱福海、郑凤元、冯长中、王侠林、王松林、左美庭、贺立元、蔡发生、第一怪、刘和尚、刘哈哈。

  六外:杨天佑、代天唞、张天菊、尚天栋、汪天龙、汪小侬、南顶山、陆天祥、舒财茂、梅斌标、黄佑杰、陈长望。

  七小:汪天松、王春华、黄长华、雷长香、李长和、李桂成、肖凌云、王玉山、王望保、周云鹏(女)、刘铯侠()、周云生。

  八贴:黄楚云、张梅兰、李新霞、张月红、云蝴蝶(女)、韩宝艳(女)、花芙蓉(女)、新牡丹(女)、花艳秋(女)、玉艳芳(女)、闵凤凰(女)、鲁春艳(女)。

  九夫:陈凤钦、熊长春、汪子林、姚宝臣、石辉南、罗协堂、李顺乐、白兰花。

  十杂:严炳奎、黄天奎、蒋占奎、陈大奎、朱天奎、朱正奎、程金奎、丁少奎、杨春海、陈三七、黄玉林、丁春雄、熊南山。

  乐队:郑润、汪庚保、肖松林、董伯薰、曾少华、冯炳南、陈天南、顾郎当、黄三、龙留子、廖桂喜、宋财喜、宋三、周鸣皋。

  管箱:刘俊翁、陆大箱、黄大炳、叶月山、毛家火。

  捡场:王老公、胡二六、麻子德、吴金元等。

  汉剧在抗战八年中,全体艺人在周总理英明领导下,流血牺牲,坚持抗战,保卫祖国,争取了最后胜利。这是汉剧史册上的光辉一页。

 

相关视频:

【专访】汉剧对近代革命的贡献

【专访】乱世革命汉剧人

上一篇:汉剧女艺人从旧法租界冲进中国街 下一篇:汉剧在辛亥革命及“五四”运动前后的活动
图片库
视频库
音频库
相关阅读
著名汉剧表演艺术家程良美成为“
用旋律说话的艺术家——汉剧作曲
记两位老艺人的演唱
谈汉剧《借牛》的音乐
湖北省汉剧团体改启示录
 

帮助中心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内网门户

地址: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公正路25号 电话:086-27-65398578 65398570 邮编:430071

Copyright @ 1997-2014 Hubei Province library All Rights Reserved. 湖北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鄂ICP备060177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