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器具文化 > 元代瓷器

七里镇窑

  七里镇窑在江西赣州市东郊,是宋元时期在江西南部盛产黑釉瓷的窑场之一,主要烧制一般日常生活用瓷,长期以来不被人们重视。1976年在韩国新安海底发现我国元代沉船,从沉船中打捞出几件柳斗式鼓钉纹罐,当时韩国学者对这几件鼓钉罐的产地难以确定,就暂定为元吉州窑,这一发现引起中国学者的注意,经调查认为这种罐就是我国江西七里镇窑最富有代表性的典型产品。  七里镇窑在唐代后期开始烧造一种蟹壳青色的瓷器。北宋曾在这里烧造精美的青白瓷,南宋以后至元逐渐被黑釉瓷所代替。其中鼓钉纹是七里镇窑突出的装饰特点,有鼓钉纹罐、鼓钉纹炉、鼓钉纹碗等。在七里镇窑址中发现的柳斗式鼓钉纹罐与韩国元代沉船中打捞出的雷同。另一种鼓式鼓钉罐,罐的口部及近底外各施一道黑釉,黑釉上各施一周白色鼓钉,鼓身露胎外刻施涡纹,涡纹中心还饰一白色鼓钉,较为新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南宋七里镇窑柳斗式鼓钉罐与上件器物相比,型体较小,敞口,直颈,圆腹,平底,颈部饰有七个鼓钉,里外施黄褐色釉,外部施釉至颈部,施釉较薄,露胎处蓖划斜线纹饰,制作较为精细,韩国海底沉船中发现的鼓钉罐和上述器物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因而前者还应是元代器物。  韩国出土的元代鼓钉罐有两种,一种施黑釉,唇口,短颈、圆腹、小平底,罐里外施釉,外釉不到底,颈部凸起一周白色鼓钉,胎体厚重;另一种器外不施釉露胎,其型体唇口短颈,颈以下渐广,圆腹,圆底,器里及口部施釉,器外部露胎外刻柳条纹装饰,颈部凸起一周白色鼓钉。这两种罐的里部均施釉,目的是便于洗涤和去污。七里镇窑的鼓钉罐是一种外销商品,不仅在韩国的新安海底沉船中发现,在日本梨县北巨摩郡,高根町地区均有出土,日本人称作“褐釉擂座柳斗文小壶”,在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中也有此类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