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图片 > 中国共产党武汉斗争史

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照片

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完成,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正式建立起来。但是,对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全党还缺乏足够的理论和思想准备,只能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国的经验,在实践中艰难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也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解决这一矛盾,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闭幕后,武汉市委、市政府随即在全市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八大"精神的热潮。在经济建设领域,市委也遵照"八大"所制定的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广泛发动群众,大力开展增产节约运动和先进生产者运动,掀起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 从1957年到1966年的十年,是武汉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也是武汉经济建设史上曲折发展、充满坎坷的十年。在这十年中,武汉市建成了一批重要的工业骨干企业如1958年7月建成投产的武汉重型机床厂、1959年7月全面建成的武汉锅炉厂、1964年第一期工程全部竣工的武汉钢铁公司以及武昌造船厂、武昌车辆厂、武汉肉联厂、武汉制药厂等一批地方性重要工业企业。全市的工业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工业布局基本展开,形成了以冶金、机械、纺织工业为主,轻工、化工、建材、电子工业具有一定规模,门类比较齐全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为武汉成为综合实力较强的特大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农业和市政建设在这十年中也有长足的发展。随着东西湖围垦的完成,武汉新增加了25万亩良田和14万亩湖泊,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全市1965年的粮食总产量达到156670吨,棉花产量达422.77万公斤,均比1957年有大幅度增长。油料、水果、肉类、鲜鱼等农副产品数量也大大超过了1957年的数量。在城市建设方面,新建成了宽阔的解放大道,市区道路总长由61了公里增加到820公里;下水道长度由195公里增加到442公里;自来水日供能力增加了15万吨,汽车、电车、轮渡等公共交通事业也有了很大发展。这一时期全市的科技教育文化事业也有一定发展,新创建了物理、岩土力学、测量与地球物理、数学计算机技术、机械、船舶、电子、桥梁化工、纺织、医学等一大批科研机构,取得了许多科研成果。到1966年全市科技人员发展到3.2万人,为解放初期的4倍。新建各类学校582所(其中高等院3所),在校学生人数达102万多人。这一切都为后来武汉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人材,积累了经验。 十年风雨兼程,十年艰辛奋斗,也造就了工人发明家和技术革新能手马学礼、杂技表演艺术家夏菊花、医学专家高欣荣、商业战线服务标兵龙蓉芳等一批时代英杰。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为武汉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 十年的探索是艰难的。尽管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影响全党的"左"倾错误一直没能得到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所发展。在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影响下,武汉市从1963年3月起在全市开展了为时三年多的"五反"、"四清"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适应反修防修斗争的需要。过火的批判斗争,严峻紧张的政治氛围,为"十年动乱"埋下了伏线。全党以经济建设为重点这一正确路线的确立,还要经历严重的曲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