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 > 院团班社 > 班社 > 五师楚剧队

五师楚剧队

    1941年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第五师政治部文工队先设楚剧组,次年建楚剧队,简称五师楚剧队,黄振任队长。

 

    1943年因部队精兵简政,楚剧队转交鄂豫边区行政公署领导,随后,发展成一、二、三队。

 

    1944年,复回部队。

 

    1945年开始在楚剧队建立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调韩光表为副指导员,组织队员学文化,学社会发展史,提高思想觉悟,发展了十二名党员,是湖北戏曲队伍中最早建立的中国共产党的支部。

 

    1946年新四军第五师在中原突围前夕,为集中力量,加强演员阵容,经李先念师长批准,将楚剧第一队、第三队合并,任命汪洋、王劫任正、副队长,黄振、韩光表任正、副指导员。突围时,第二队下连队。第一、三队随军突围进到陕南,化装为老百姓北上时,全体队员被国民党军队所俘。关禁在狱中时,以旧戏班的面貌出现,与之开展合法斗争,胜利出狱。后随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转战在大别山区。

 

图:黄振

 

    新中国成立后,大部分成员编入湖北省文工团楚剧队。

 

    1952年省文工团整编时,转入省地方歌剧团和戏曲团体。楚剧队的成员,多是从当时被日军侵占的武汉、黄陂等地吸收而来的爱国楚剧艺人, 先后参军的达数十人。主要演员有杨少华(丑)、江春蓉(生)、江桂林(生)、周佩芝(旦),冷月仙(旦)、张福庆(武生),还有青年演员任幼奎,胡少卿等。常演剧目多为自编的现代戏,如《反共害民记》、《赶杀记》、《法场风波》、《贪污乡长》、《解放桐柏》等。为策动在沦陷区的伪军反正,曾突击插进伪军驻地,演出揭露日军罪行、伪军人员投奔革命为内容的《赶杀记》,引起强烈反响。此外,演出的传统戏有《葛麻》、《巧计救贫》、《打渔杀家》、《穆柯寨》等和新编历史剧《风波亭》、《王佐断臂》、《卧薪尝胆》等。在“皖南事变”后演出《风波亭》,观众观古鉴今,痛感右倾思想的危害,群众激愤地呼口号:“我们不执行反动派的命令”。

 

    1945年初,从延安南下的三五九旅的文艺工作考来到鄂豫边区,协助楚剧队排演延安新戏《逼上梁山》、《血泪仇》,还带来了秧歌剧《夫妻识字》、《兄妹开荒》等。楚剧队从此运用湖北民间歌舞、小调编演《新考妻观灯》、《四季忙》、《小放牛》等,受到群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