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 > 楚剧概述 > 流派 > 李派:李雅樵创造“李派”艺术

李派:李雅樵创造“李派”艺术

    新中国的建立,为李雅樵的艺术进取开辟了新天地。1951年,他出任武汉市楚剧团副团长,协助团长沈云陔抓艺术创作。这二时期,他主演了《逼上梁山》的林冲、《九件衣》的花二、《太平天国》的石达开、《红娘子》的李信、《棠棣之花》的聂政、《鱼腹山》的李自成。李雅樵在以自身高超的演技、扎实的功底成功地塑造这些角色的同时。也使他的艺术造诣更加娴熟,在武汉市会演、中南会演、全省会演中屡获大奖即使是作为熊剑啸的配角在《葛麻》中饰张大洪,也获全国表演三等奖。

 

 图:《二堂审子》剧照 李雅樵饰演刘彦昌

 

    1953年至1960年,是李雅樵艺术流派的形成时期。当时武汉市楚剧团,人才辈出,仅生行名角就有章炳炎、陶古鹏、高月楼、黄楚材、钟惠然、李雅樵等。他们在舞台上,互相学习,互相吸收,互相竞争。而年富力强、英俊有为的李雅樵,其技艺全面,台风大派,特别是唱腔上的优势,技压群芳,脱颖而出。他嗓音明亮宽厚、演唱清新优美动听,博采众长,勇于革新,在创新上成果丰硕。其李派声腔是楚剧历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流传最广的一个流派。

 

    1953年、1954年他先后参加了赴朝慰问志愿军、全市抗洪斗争慰问的艺术活动,使他的思想素质和艺术素质都大有提高。在艺术上,他在总结以往艺术形象创造的基础上,又与高月楼、关啸彬、右佑庄等艺术家合作,分别对小生戏《百日缘》、《访友》、《白扇记》、《杨乃武与小白菜》、老生戏《打金枝》、《二堂·打堂》、花脸戏《鱼腹山》、《秦香莲》、《薛礼叹月》等进行了精雕细刻,这些剧目奠定了他生角泰斗的地位。在小生戏中,他再现董永的忠厚朴实、梁山伯的淳情执着、小鱼网的聪明坚毅、杨乃武的委屈倔强;在老生戏中,他恰到好处地表达了唐王的“为父为王”和亲情与威权并用、刘彦昌的苦闷凄惶与愤慨;在花脸戏中,他把李闯王的刚毅豪迈、果敢坚决,包公的大义凛然、秉公执法,薛礼的愤懑压抑与抗争不屈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楚剧的表演艺术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李雅樵表演稳健洒脱,功架扎实,节奏干净利落,身段形体优美,动作、表情传神,善于运用程式而不拘泥于程式。李雅樵极注重又极善于找准剧中人物的“戏眼”,又能以娴熟的技能来把握、用活这些“戏眼”。

 

图:《访友》剧照 张巧珍饰祝英台、李雅樵饰梁山伯

 

    经他认真琢磨,认为《葛麻》中张大洪的戏眼是“稚气气《访友》中梁山伯的戏眼是“呆气”,《杨乃武与小白菜》中的戏眼是“怨气”,《打金枝》中唐王的戏眼是“仁气”,《秦香莲》中包公的戏眼是“正气”,《鱼腹山》中李闯王的戏眼是“刚气”,等等。这样,他便抓住了角色的戏核。如他表演张大洪,就紧紧抓住张大洪的“稚气”做文章,将人物的性格层次分明的地突现出来,当葛麻告知其岳父嫌贫爱富强逼退婚时,他张开两手,瞪着双眼,脚在地上不择前后左右地错动,心神惶惶然不知所措,接着念出稚气十足的三个“这个”,这就使张大洪这一舞台形象产生了“可爱的同情感”,而不让人视他为单纯书卷气的人物。为了表现梁山伯的呆气,当他得知祝英台是女子时,一股傻愣愣的神情油然而生,口半张着,嘴角微微上翘,既惊且喜,好半天如梦初醒。再如表现唐王的“仁气”,每一笑一怒、每一逗趣,每一眼冲、每一动作,都无不亲切,把父亲之亲情与王者之仁结合得惟妙惟肖、使骄娇之气甚重的公主收敛了,使惶恐不安的汾阳王止恐而尽忠使年轻气盛的驹马明理而感恩。

 

    李雅樵声腔艺术的形成除了他有天生良好的嗓音条件外,他的科学发、用情演唱和不断创新是不能忽视的他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对楚剧唱腔进行了不断革新。他能识谱,通乐理,对每一角色的音乐形象都有自己的构思,使唱腔既符合人物身份,又优美动听。

 

图:《打金枝》剧照 李雅樵饰演唐王

 

    李雅樵一生中留下了许多优美唱段,他的演吧和录音在观众中广为流传,所形成的“李派”唱腔具有婉转华丽的艺术特色。《打金枝》中“皇王封荫”一段唱30余句,是李雅樵唱腔的代表作之一,首先剧本根据李雅樵的意见进行了修改为了展现唐王劝导郭暖的艺术效果,戏中的唐王不以君玉的身份出现而以岳父身份出现,采用恩威兼施,以恩为主,以威为辅,刚柔相济,以柔为主,以刚为辅的办法,为此,李雅樵设计了“生活化”、“口语化”的唱腔,将唱词“十字句”、“七字句”的格式突破唱得非常随意,非常灵活;另外还加了一些“叹词”、“语助词”。如:“哎,一人拜寿当然是脸上无有光啊!”“从今后你们小夫妻一哎哟,百事都要忍让啊!”这些演唱使人感到如生活中的叙家常,异常亲切、风趣。在这段唱中,李雅樵还采用了半句演唱、中间插白的办法,如:“欺君之罪(插白)孤岂是那无道的皇上?”这样处理非常富于戏剧性,唱词和唱腔的格式都十分新鲜,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使这段几乎全用慢板的长唱段听来并不单调。

 

    在这一著名的唱段中,李雅樵还采用了“多字句”的唱法,有的字句长达20余字,个别句子竟长达30余字。这种多字句给原来仅能容纳有限字数的唱腔格式带来困难,但李雅樵却能迎难而上,在这一领域大显身手。他的办法之一是采用“塞字“”唱法,即在不增加板数的情况下,将许多字巧妙地安排在原格式里,如“血战三载,人唱凯歌,鞭敲金镜,得胜回朝,王的心爽”,“满朝文武,九卿四相,七子八婿,拜寿都去到华堂上”。办法之二是采用“附加句”唱法,即唱完了又出现半句,如“孤的龙爪抓、御笔写,孤笔写三个大字‘汾阳王’一一儿你永保大唐”。办法之三是采用“叠句”唱法,如“我的儿,你只管上殿来,一本、一本、一本一本,本本奏孤王,孤王与你作主张”。由于李雅樵采用了多种手段和技巧,使这一名唱段让人百听不厌。

 

图:《闯谷城》剧照 李雅樵饰李闯王

 

    在《鱼腹山》“闯王观阵”这一唱段中,为了体现李闯王刚毅果敢的气质,李雅樵借鉴引用且融会贯通了早年学习的汉剧板式,将汉剧的导板、回龙、慢板、跺板、中板、快板、辽子灵活地运用进来。这是一种大胆引用又不脱离本剧种风格的创新,不仅丰富了演唱手段,使这一唱段如晨钟悠扬,余音绕梁,也大大丰富了楚剧的男声唱腔,使其具有“柔中见刚”的神韵。

 

    1987年1l月,年届65岁的李雅樵以《谈艺录》的形式,总结了他一生的艺术追求与从艺经验,这也是他数十年对楚剧艺术的思考。原湖北省戏剧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湖北卷》主编方光诚评价说:“《谈艺录》是一篇概括地介绍‘李派’唱腔特色及唱腔经验的好文章,从如何发展唱腔旋律、变化板式节奏、合理运用舞台语言、正确使用共鸣区及发声方法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和巧妙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