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剧

    楚剧是湖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清代道光年间流行于鄂东地区的哦呵腔与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艺术形式融合而成,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西路花鼓。1926年,在湖北剧学总会开会时,由汉剧艺人傅心一提议,才正式定名为“楚剧”。

    楚剧至今已有近170年左右的历史,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鄂州,黄冈、荆州、咸宁、荆门、宜昌、黄石、随州十地市五十余区县。楚剧声腔主要有正腔、小调、高腔三大类声腔,是打锣腔系中首先引进丝弦伴奏代替人声帮腔的剧种。

    楚剧的表演艺术是在对子戏的基础上,吸收京剧、汉剧的表演艺术,经过长期的演唱过程逐步发展而成,在角色行当上并无严格的区分。早期演出仅为一旦一丑,以后出现小生和胡子生,进入汉口演出后行当角色开始增加,出现正旦、小旦、花旦、老旦、窑旦、小生、老生、丑、花脸诸行当。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楚剧涌现出了大批的优秀表演艺术家,并逐渐形成了沈(云陔)派、关(啸彬)派、黄(楚材)派、李(雅樵)派等独具风格的艺术流派。

    楚剧能吸收京、汉大戏的剧目,既能演生活小戏、现代戏,又能演宫廷大戏和武戏,表现手段丰富多样。楚剧贴近生活紧跟时代,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都创作演出了歌颂正义、抨击邪恶的新剧目,楚剧现存剧目约五百个,常演的有两百个多个,伴奏亦分文武场,伴奏乐器主要有胡琴、京二胡、二胡、三弦、板鼓、钹、大小锣等。